走进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二)

-甲辰年故乡行(6)

我们从水洞沟的远古家园出来,沿着保护木栈道走到了明代古长城一脚跨两省的观景台上(照片1),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是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景区地貌尽收眼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1 水洞沟旅游区明代古长城

旅游区的明长城为土夯城墙,是宁夏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明长城遗址,西至宁夏银川市滨河新区横城黄河古渡口的小龙头,向东经过水洞沟区向灵武、盐池两市县进入陕西定边县(照片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2 明长城遗址

我们踏上带护栏和保护木栈道的长城西头,有一处标线,为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沿着向下的木栈道(照片3),便可以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辖地。我们向北远眺,在草原上有一些白色蒙古包和一些游玩设施,我看了景区导览图介绍,那里有“有野性草原蒙古人家”和“草原冲浪营地”等项目。游客可以去这里游玩,我们没有下去玩,我看到在长城北墙脚下的草原上有一群蒙古骑兵的雕塑,好像是在攻打长城(照片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3 向下的木栈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4 长城北的蒙古包和骑兵雕塑群

这里也是一代枭雄成吉思汗6次攻打西夏的过境之处,是大宋和金国交战之域,还是明清对峙之地。1697年,清朝皇帝康熙沿长城南侧古道穿水洞沟而过,向北御驾亲征准格尔部。

令人遥想当年,这里曾是战鼓喧天,响箭飞鸣,铁骑溅血的战场, 曾展现出“甲士拥矛驰战垒,将军拔剑逐胡兵。山前已卷长蛇势,幕外遥传班马声”( 明代唐龙)的壮烈场面。

而今,这里已成为宁夏和内蒙古二区的共享旅游景点。我们站在长城上向北远眺蒙古骑兵的雕塑群后有高大的高压输电铁塔和工业设施,感慨我们已经从金戈铁马的社会发展到了高度工业化的现代社会。

我们沿着长城南侧边城下谷溪向东而行,可看到1号发掘点(照片5)。1920年比利时传教士“肯特”,晚上看到这里有闪闪的燐光,从而发现了犀牛头骨化石和一件经过人工打制的石英岩石片,揭开了水洞沟史前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的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5 一号发掘点

沿着芦花谷向前,我们看到有高过人头干枯的芦苇,风摇影动,西北4月的春天还没有江南春景,万物刚开始复苏,小路两边的水沟里已经长出了水草,展现出了勃勃生机,路边的小树也已披上了绿装(照片6),岸边的土地上有泛着银光的盐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6 芦花谷

谷溪北边是明长城,南边是黄土高坎(照片7)。在温暖的阳光下,漫步在谷溪的小道,感受着塞北边陲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7黄土高坎

继续向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高峡出平湖”的又一景观“红山湖”(照片8),“红山湖”也是蓄积边沟之水而成的,当丰水期时,湖面可于峡谷中向东延伸2公里多。在每年的水面蒸发量平均为1250毫升,年平均降雨量却仅有300多毫升的宁夏,有这样湖泊,证明这里原来就是美丽富饶,水草丰美的福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8 红山湖

从这里要向沙枣湾、藏兵洞方向前进,可以徒步,但有点远,还有点燥热,游客多是乘船。

兰妹就点小佯,景区服务员告知,可以电话联系景区的车来接,洪妹陪着兰妹从这里就出了景区,我和燕妹乘船继续向前。

我们乘船到了沙枣湾,这里还有个宠物乐园、卡丁车和骑马射箭等游乐项目,还有一个卖食品和饮料的小店,燕妹给我们2人买了酸奶。

稍作休息继续向前,这里有5-6辆马车,和我们同行的有来自澳门的母子和一对情侣。我们6个人乘坐一辆马车继续向前,拉车的不是马而是骡子。

赶车的老汉约有50多岁,我和他聊谈,他们都是来自固原山区,每天80元工资,干一天领一天工资,园区的老板管住,老人家讲我们都老了,没有文化,为了生活,只能在这里赶车,比在家里好多了。

在路上老汉唱起了“信天游”和“兰花花”2首陕北民歌,快到了下一个点红柳滩,老汉说我唱的好你们给我付点小费吧,我注意看了在马车的前挡板上有 “自愿付小费可以刷码” 提示和微信二维码,燕梅打开手机刷了5元,来自澳门的女士给了老汉10元澳币(照片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9 赶马车的老汉

从红柳滩向前是乘坐骆驼拉车,赶骆驼车的老汉是陕北榆林人,他唱了“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歌,燕梅也给老人刷了5元。

这些已到了退休年龄,应该安享晚年的老人们为了生活,每天要从早上8点到景区,下午5点下班,中午吃自己带的干粮,一年四季风吹日晒,没有怨言,还感到比在家里好,让我敬佩又心痛,想到现在我们身边为什么有那么多“躺平”的人。

向前走就是大峡谷的边关互市(照片10),据说这里是明朝的边关市场和商品集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10 边关互市

沿着边关互市进入,就看到了藏兵洞的一个入口(照片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11藏兵洞的一个入口

藏兵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有2006年才发掘的1号和2012年发掘的2号藏兵洞,这是全国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我们进入蜿蜒曲折的洞中,感到有些狭小低矮,但洞内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内又分叉颇多,左盘右旋,确如迷宫,一般对洞内情况不熟的人,很难走出去。

洞中除洞道外,左右辟有土屋,洞内还设有粮食储藏室,有水井、灶房、兵器库、火药库、炮台、陷阱、暗器孔道等设施。因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不怕水淹,即便发生山洪,藏兵洞都不曾为水淹过。

长城、沟堑、城堡与险峻的大峡谷以及沿峡谷绝壁而凿的藏兵洞共同组成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唯水洞沟也,在我国的长城防御体系中这里是全国独一处。

出了藏兵洞景区的最后一站就是红山堡,这里还建了一座长城博物馆。

红山堡因位于红山地区而得名,据史书记载,古时在夕阳的照射下,这里山峦一片鲜红,因命为“红山”。它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总制陕西军务户部尚书秦纮(hóng)筑,距今已有500多年。“红山堡”本属灵州千户所辖,其为正方形,边长均为 300米,设东门一道,有瓮城,门向南开。墙高8米,底宽7米,顶厚4米,是按照明代长城沿线70里一城,30里一堡的防御体制设置的。可惜这里现在已经是残垣断壁,只留下了一个土城的轮廓。

展现西夏的大型实景马战史诗剧《北疆天歌》,是中国第一部展现西夏盛世的历史战争实景剧,集信仰、马战、爱情及北方游牧民族的风土民情等多种元素于一剧,再现了西夏的传奇故事。它是由我国和蒙古国著名导演历时2年打造的一场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由于《北疆天歌》的演出时间是下午2点,我们走出红山堡才12点多,看时间还早,周围有没有其他休息和餐饮小店,我们只好坐景区最后的观光车“拖拉机”返回。这里到景区停车场有5公里左右的水泥路,坐在噪音大,速度快且颠簸的“拖拉机”上,有“返璞归真”的感觉,还是景区设计的败笔?

自1920年比利时传教士肯特途经水洞沟村,落脚张三小店,偶然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遗迹,迄今已过了百年。

作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水洞沟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旧石器时代的文明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作为明代边塞重要的军事防御重地,水洞沟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雄伟与精巧。

如今的水洞沟没有江南的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风光,但她有高大的土丘,纵横交错,独特的雅丹地貌,看起来小沟有些干涸,但她长流不息,低矮的小草和零星的沙枣树看起来没有容资,却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英姿勃发,古老土长城看起来也有些苍凉,但她古朴雄厚。

苍山如海,河流似带,不同的人群,能在水洞沟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在这里,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厚重,也可以漫步自然,享受西北大自然的风光。

2024年5月13日星期一农历甲辰年四月初六记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