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不少经销商问我:“你说的那个养生指南健康素养提升计划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其实呢,它是把中国的中医药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生活方式医学相结合的一个方案,也是养生指南服务中心日常输出健康教育、健康产品以及健康服务的有效途径。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式,如果不深入去思考,不长远地去看待,就特别容易低估这个方案的价值,所以,很有必要专门找个时间给大家详细分享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健康素养提升,听起来好像有点虚,不那么直接、实在,对吧?没错,相较于新品问世、卖货模式、收新方案等,健康素养提升确实让人感觉比较无感。但可千万别小瞧它,因为这里面不仅蕴含着中国中医药养生文化在生活方式中的应用,还涉及到当前医疗领域一个极为关键的课题,同时也是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即从 “以治疗疾病为中心” 转变为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很多疾病其实都是生活方式病,改变生活方式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过去的医学是这样的:当发现一些胃病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就用药物组合去杀灭它们;发现血管堵塞了,就放置支架去疏通;发现肿瘤出现了,在它扩散之前切除;发现高血压已经出现,那就终身服药长期控制。这是什么?本质上都是 “以疾病为中心”,得了什么病就治什么病,出现什么紧急情况,就处理什么紧急情况。

而现在呢,我们发现最大的病因是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循证证据表明,健康和寿命的 60% 取决于生活方式。没错,决定健康和寿命占比最大的因素,不是先天的基因,也不是什么重大灾难,而是我们日常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方式。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你知道现在咱们国内 18 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是多少吗?27.5%,相当于每 10 个成年人里差不多有 3 个是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患者有 2 亿,超重或肥胖人群有 2.4 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生活方式是决定健康和寿命占比最大的因素,这个结论又意味着什么呢?

现在的常规医疗手段,包括药物、手术、疫苗等等,它们针对的都是疾病,而非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过去主流的医疗手段在生活方式面前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听到这,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道理听起来挺简单的呀。这不就是 “上医治未病,预防大于治疗” 嘛,像打疫苗、勤洗手、不吸烟、少喝酒、按时睡觉、多走动……

但我要告诉你,包括这些,但不完全对。

首先,前面说的这些倡导,一直都是公共卫生领域的课题,它们确实成本低效果好。

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倡导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具体到每一个个人,该怎么做呢?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不适合自己的?

假如一个人测量血压,结果是 153/96,按照标准就被定性为高血压,按照现有的大部分医疗常规可能就要开始吃药。但是最新的证据表明,如果高血压是初次发现,且没有并发症,完全可以先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很多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干预就能逆转,那就不用吃药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要如何改变生活方式呢。比如,针对这个人,是只需要戒烟就行,还是要戒烟、减重和减脂呢?除了这些,要不要运动?做什么运动?起居方面要不要注意?心理状态应该如何保持?等等。

再举个例子,一个人得了乳腺癌,发现及时,做了根治手术,很幸运,最紧急的问题处理好了。但是有可能复发呀,那接下来该怎么办?怎么才能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呢?

最新的研究证明告诉我们,复发率与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大幅度降低肥胖程度,修复营养,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把复发率降低 40% 到 80%。但假如这个人,她还有糖尿病的基础问题,还帮儿子承担着还房贷的压力,家庭关系也不好,时常睡不着觉,又该怎么办呢?你看,一旦具体到个人,所谓的群体原则就不一定好用了,还需要针对个人的具体问题,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干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论就是,现代医院给出的建议方案和公共卫生的群体管理方案很难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一个人的问题。而养生指南健康素养提升计划就是以饮食、运动、起居、情志和保健调理方案等方面,全方位、全周期地针对个体来制定调理方案。

单卖保健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用模式套路炒概念的时代也过去了,现在是生活方式保健调理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红利,就看谁能抓住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