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希望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对孩子提出各种严苛的要求。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爱会很丰沛,表现不好时,爱就被撤回,变成嘲讽和批评。家长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满足了我的要求,我就会爱你。
虽然这并不是家长的本意,但是当大人过于强调外在的标准,慢慢地,爱就变成以成就为条件了。其结果是孩子们缺少真正的爱,找不到归属感,他们努力地追求完美,却无法掩盖内心的空虚,做不到完美时,又会引发强烈的羞愧感和绝望感。
有一种爱的模式,对孩子帮助更大,父母也更容易给,就是“温和而坚定的爱”。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情绪,但不能无条件接受孩子的言行。
人首先是感性的,其次才是理性的,所以在孩子不开心、有情绪的时候,把孩子这个“人”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孩子快不快乐,轻不轻松,难不难受等等,我们要把这些放在第一位。
比如,孩子要新手机,父母不想买,就温和地对孩子表明态度:“我能理解你特别想要新手机,但现在不是买新手机的时候。你可以哭,可以怪我,我都接受,但我不能给你买。”
这种爱的表达式,给予了孩子被爱的体验,也给予了孩子自己的态度。“温和而坚定的爱”重点在于坚定,父母也有情绪,难免有不温和的时候,“不温和的坚定”同样能教孩子一些东西。
比如,孩子发脾气,父母表达清楚:“发脾气可以,但不能打人,我的态度是不打孩子,但也不允许孩子打别人。”或者,孩子提要求但父母达不成,说清态度:“我能理解你想要的心情,但我现在不能满足你。我知道你肯定很难过,如果你想要点别的什么,我能力范围内可以满足的,我会尽量满足你。”
再者,孩子和父母心情都不好:“我现在很生气,我需要你保持安静,如果你想让我为你做点什么,等我消气了再说。”
很多父母理想中无条件的爱,是母慈子孝、岁月静好;但现实中无条件的爱,更多是小吵小闹、感情不散。因为现实中爱孩子的父母,都是无条件但有态度的:能爱孩子,能接纳孩子,不接纳时,也能拿出坚定态度。
当孩子在关系中觉得自己被重视、被关注、被在乎的时候,他就会找到自我认同感、价值感和存在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