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1978-1988

菏泽改革初期的十年

历史大事记

时间匆匆,转眼已到2024年年尾。

几十年的发展,菏泽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回到1978,看看菏泽开放浪潮中的十年。

1978年-包田到户创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到小井村,发现村民务农生产缺乏积极性。通过调研,发现是因为“大锅饭”相关体制的影响。在全国“包产到户”的春风来到之前,周振兴书记就已经召开会议,在菏泽通过执行了“包田到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粮食取得了大丰收。此后几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下达,充分恢复生产队的自主权,退回了自留地和地排车。有了自主性,每家每户都争着干抢着干,按照自己的方法干,菏泽人民的粮仓越来越满。

1983年新菏铁路,改社建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菏铁路1983年开始兴建,并于1985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这条铁路连接了河南新乡市至山东菏泽市铁路路段,路经新乡县,延津县,封丘县,滑县,长垣市,山东东明县,主要用来进行货物运输。

新菏铁路横跨黄河,因此修建了长东黄河大桥 ,作为铁路桥。大桥所在处为黄河下游"豆腐腰"河段,河床高出大堤水面三到五米,也就是“地上悬河”。因为复杂恶劣的环境,工程师历经两年才成功设计出符合黄河摆动及流向的双线铁路桥,并于1985年建成。此桥在1989年荣获国家级优质工程银质奖、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菏泽各个党政组织等进行改革。生产队改为村,改社建乡。菏泽正式进行了乡镇政府的建设,乡政府和党委的建立,让农村改革有了新进展。菏泽正式迈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道路。村民自助选举村委员,更是实现了基层民主的发展。

1985年建书画院,兴旅游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州书画院1985年始建,曹州书画院是全国地市级最大的书画院,馆内包含建展厅、创作楼、赵登禹纪念馆、曹州书画作品陈列馆以及曹州碑廊。

曹州碑廊为全国最长的碑廊,建筑既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有现代的园林风格,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行走间景致转换,极具艺术性。建成后,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一举拉动了菏泽的旅游业。

1987年巨野煤田,助力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巨野煤田被发现,总地质储量55.7亿吨,主要煤藏以紧缺的焦煤、肥煤为主,是菏泽最大最好的煤田,直接缓解了当时的山东甚至华东的能源短缺的问题,更直接地促进了菏泽地区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雨兼程,菏泽在路上

服务至上,尚尧在身边

欢迎大家来尚尧,品地方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