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玉溪的杨先生花费 500 多元在当地汽修厂购买了 4 升某知名品牌机油,进行汽车保养。然而,仅仅过了 2 个月左右,他的汽车就出现发动机抖动的现象,随后机油故障灯也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记者调查发现,有很多消费者有着和杨先生类似的遭遇。此前有一名姓林的男子到云南省玉溪市十多家汽修厂推销某知名品牌机油,该品牌正常采购价 400 元左右,但他推销的只要 80 元。

警方对这些汽修厂销售的机油进行抽样鉴定,发现所谓的知名品牌机油都是假冒的。这些假机油的出厂价只要 45 元,林某以 100 元左右的价格卖给汽修厂,汽修厂再以正品的名义,以 400 元左右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方通过线索追踪,找到了在广东经营洗车店的伍某,这里是一个制假窝点。现场有大量待加工的基础油、成品机油及生产设备。伍某根据经销商需求灌装不同品牌的机油,用每升几元钱的基础油冒充知名品牌机油高价出售。

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对机油的需求持续增长,使得机油市场规模庞大。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生产和销售假冒机油。正品机油价格相对较高,而消费者又有保养车辆的需求,假冒机油便有了可乘之机,以低价吸引汽修厂等采购方。

因为机油品牌众多,市场较为分散,监管部门难以对所有的生产、销售环节进行全面、及时的监管。而且假机油从外观包装上和正品难以区分,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从外观、油品感官等方面准确判断机油的真伪。并且发动机出现故障的原因较为复杂,不一定能直接联想到是机油的问题,这也让假机油有了生存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表示愤怒,认为这种制假售假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必须严惩不贷。“这些不法商家太可恶了,为了钱什么都敢做,完全不顾消费者的车辆安全。”

一些网友对汽修行业的信任度降低,“以后都不敢随便在汽修厂换机油了,谁知道是不是假的。”也有网友表示无奈,“消费者太难了,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和知识,根本无法辨别真假机油。”

- 还有网友呼吁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该加大打击力度,不能让这些假机油继续在市场上流通。”

有观点指出,假机油的质量无法保证,其性能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会对发动机造成严重的损害,如增加发动机的磨损、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等。此外,制假售假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应该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以起到震慑作用。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

这起“45 元 1 桶假冒机油卖给消费者数百元”的事件,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犯,也暴露出了机油市场的混乱和监管的不足。对于消费者来说,花费高价购买的所谓“品牌”机油,本是为了保护汽车发动机,却没想到换来的是对车辆的损害和安全隐患。这种行为不仅让消费者遭受了经济损失,更可能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从汽修厂的角度看,部分汽修厂明知是假机油却仍然销售,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他们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不惜损害消费者的信任,这种短视的行为最终会损害整个汽修行业的声誉。

对于制假者来说,他们的行为是对法律的公然挑战。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无视消费者的权益和国家的法律,肆意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种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会遭到社会的唾弃。

此外,虽然机油市场的监管难度较大,但这不能成为监管不力的借口。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市场的巡查和抽检力度,建立健全的举报机制,鼓励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积极举报制假售假行为。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打击制假售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