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势力庞大的家族,不但人丁兴旺而且传承有序,延绵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都一直兴盛不衰。但是在现代社会,却很少见到这样的大家族,这大概和现代人的生育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古人重男轻女,将延续香火放在第一位,再加上养儿防老的思想,导致老百姓无论如何也要生一个儿子,所以过去崇尚多子多福的生育理念;
而现代的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觉得生儿生女都一样,只要一个孩子就已经足够,还有些甚至干脆不要孩子,至于养老,反正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但是古人有句俗语:“有子之人贫不久,有女无儿富不长”,认为一个家庭一定得有个儿子,哪怕这个家境比较困难,只要有儿子就不会穷太久,而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即使富裕也富不长久。
这句话很明显有重男轻女的味道,那么古人为什么会觉得儿子比女儿好呢?
一方面是受到男尊女卑的影响,其次,中国古代数千年以来都是农耕社会,而农业的劳动力,当然得依靠男人为主,过去讲女主内男主外,其实就是指男人外出劳动。
女人打理家务,所以一个家里的男丁越多,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生产力,可以给家庭创造收入,但是女人却往往被视为一种消耗,因为她们受到礼教的约束,比如不能抛头露面,有的朝代还要裹小脚,因此大多不能从事繁重的生产工作,所以古人就觉得生男孩比生女儿好。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蒂固,老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要有儿子,家族的香火就能延续,甚至开枝散叶人丁兴旺,但如果只有女儿,这个家庭就等同于到此为止,你有再多的财富也没有血脉可以继承,反倒有可能便宜了外人。
另外,你就算很富裕,如果家里没有男丁继续创造,那也只能是坐吃山空,所以说有女无儿富不长。那么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宗法制度,记得有一次咱们讲嫡长子继承制以及古代的婚姻制度,古人可以三妻四妾,但是家业的继承,排第一位的是嫡长子。
如果嫡长子不在了,就传给嫡次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才轮到庶出的儿子,要是没有儿子,那就只能兄终弟及,也就是男主人所在家族的兄弟来继承或者瓜分他的遗产,这种情况在过去叫“吃绝户”。
所以古代有这样一种现象,当女主人没有生育能力的时候,她就会主动张罗为丈夫纳妾,以此来保证延续香火,避免吃绝户的后果。因为一旦被族人瓜分了家业以后,女人就连基本的生存保障也将失去,因此无论如何也得生个儿子。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这样的陋习已经不复存在,相反,很多老年人甚至觉得生女儿更幸福,比如有的人退休以后还得工作给儿子补贴家用,而女儿则带着父母到处旅游享受生活。到底是生儿子好还是生女儿好,不妨留言评论,说说你的看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