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被“群殴”了!据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报道,当地时间10月24日,美国100多名科学家联名致信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希望美国政府暂停发射新的近地轨道卫星,并要求对“星链”计划展开全面审查,以重新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
这几年,星链计划的风评遭遇了大反转。从一开始的“革命性创意”,到如今的臭名昭著万人嫌,曾经雄心勃勃的、代表马斯克口中“新世界”的星链,到底发生了什么?
百余名科学家联名上书,剑指马斯克
星链(Starlink)是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于2014年发起的一项低轨互联网卫星计划,旨在通过部署大量的低地球轨道卫星来构建一个全球性的高速互联网网络。
按照SpaceX CEO马斯克的预想,星链计划一成,地球上每个偏远地区的角落都能连接上互联网,同时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的互联网也将迎来更新换代。
为了编织好这张环抱地球的巨大的“网”,近年来,星链计划可谓往地球上空发射了巨量的卫星。
截止2024年,在短短五年多的时间里,星链计划已发射了超过6393颗卫星,这个数字甚至已经占所有地球人造卫星总数的60%。
有时,我们会刷到一些网友发的帖子,说自己拍到了“UFO”,只见照片中一列火车似的光点在天空中闪耀、移动。通常,我们还能看到帖子的评论区有热心网友指出:“那是马斯克的星链。”
随着SpaceX火箭技术的与日俱增,例如可多次回收使用的猎鹰9号(Falcon 9)火箭的应用,SpaceX发射卫星的成本也大大降低,发射卫星的数量更是一年比一年多。
按当年马斯克发表的豪言壮语,星链计划将在未来在地球上空部署接近4.2万颗卫星;而根据一些专家估计,到2030年,星链计划的卫星数量将暴增至6万颗左右。
再加上其他计划已提出的发射50万颗卫星,届时咱们仰望星空,看见的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星星”,可能都要变成卫星了。
如今,星链计划才发射了6000多颗卫星,再加上其他国家已经发射的,地球上空的卫星总数也不过只有1.2万颗左右,跟计划中的卫星比起来,可真只是九牛一毛。
这才哪儿到哪儿?美国的不少科学家却再也忍不了了,联名“上书”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剑指马斯克,誓要叫停星链计划——为啥?地球有点扛不住了!
自星链计划发射卫星的数量逐渐增多开始,天文学家们的眼睛就时常要被这天空中的“大灯泡”晃到。
在设计之初,为了最大化信号传输效率,星链卫星的表面都采用了具有较高反射率的材料。当这些卫星在近地球轨道上运行时,太阳光就会被强烈地反射到地面。尤其在黎明和黄昏时段,这样的反射尤其明显。
随着星链卫星数量的增加,这些反射光对夜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就让夜以继日观察宇宙空间的科学家们痛苦了。
天文学家没有千里眼,如何看到数光年外的天体?一靠反射光,二靠电磁波辐射。然而星链卫星数量的剧增,却把这两条路都逐渐堵上了。
对于地面的光学望远镜来说,星链卫星强烈的反射光会在天文照片中留下明显的条纹,严重干扰对各类天体的观测;而第二代星链卫星的无意电磁波辐射增加,又会干扰射电望远镜的正常工作。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样的干扰可能将导致重要的天文数据丢失。宇宙空间深邃幽远,天体们各行其道,如果一些数据丢失,可能需要几年才能再次获得。
甚至,星链卫星数量越来越多,在长期的反射之后,还可能会导致全球夜空亮度的上升。根据预测,若不对星链卫星加以控制,未来十年内,夜空最暗的部分将变得更亮,天文台能够看到的恒星数量会减少约7.5%。
早在2023年,发表在《自然·天文学》的一项研究就“抱怨”星链卫星“弄脏”了哈勃望远镜。2021年,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宇宙图像中,就有5.9%的图像受到了星链“光污染”痕迹的影响。
无独有偶,西班牙天文学会也早在去年就指出了星链卫星会对天文观测造成威胁。而SpaceX在2022年9月发射的一颗8×8米宽卫星的亮度,就已经能媲美太空中“最明亮的恒星”。
另外,星链卫星在地球轨道中可一点儿也“不干净”。
早期星链卫星在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这导致了部分卫星在运行中会出现问题,无法正常工作。而后续的卫星虽然技术更完善了,但也可能发生技术故障,导致无法响应地面指令,失去控制。这就意味着,这些无法自主变轨的卫星,彻底从“卫星”变成了“太空垃圾”。
目前地球近地轨道十分拥挤,虽然星链卫星都配备了自动避碰系统,但在如此密集的轨道环境中,难免还是会发生碰撞——这不,碰撞后的碎片,又成了太空垃圾。
并且,星链卫星在完成任务后,一般会通过自然衰减的方式逐渐降低轨道,最终进入大气层烧毁。但这一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期间这些卫星还会不稳定地存在于轨道上,同样有成为太空垃圾的风险。
近几年,已经陆续有科学家向人们提出警醒:地球,已经被700万公斤太空垃圾包围了。
这些垃圾就这么安安分分地飘着,对我们倒也好像没什么影响。但细思极恐的是,如果这些垃圾不小心撞上咱们几百个亿造的空间站,里面还生活着好几位咱们的同胞,那这损失,又如何承担?
毕竟,咱们国家是很有人文关怀的,可不会把宇航员滞留在太空,就这么不管了。
除了天文观测与太空垃圾的问题之外,联名“上书”的科学家还指出,“更多的卫星和更多的发射会导致大气中存在更多的有害气体和金属”,这对于全球变暖越来越严重的地球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而更关键的是,由于缺少实际的监管手段与研究,发射数量如此庞大的卫星,究竟有什么更具体的危害,科学家们甚至还不得而知。
“联邦政府没有进行环境审查来了解其影响”,这就意味着,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人类将毫无应对之策,只靠“亡羊补牢”,或许会酿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风评逆转,马斯克太急功近利?
星链计划公布之初,备受赞誉。这赞誉一方面来自于技术上的创新,当时,人们几乎无法想象,如果地球被一张数量巨大的卫星的网包围起来,将是怎样的景象。而星链计划的公布,就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种只在科幻作品中能看到的未来世界的模样。
另一方面,星链计划特别强调了其对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的互联网接入,强调卫星的“全球覆盖”,这多多少少都给地球上那些“阳光”尚未照进的角落带来了希望。
当时的《纽约时报》曾报道,认为SpaceX的星链卫星将是互联网的未来;《华尔街日报》也赞誉其将开启互联网的新时代;而《福布斯》则报道,认为SpaceX的星链将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然而,这才没两年,无论是这些曾高度赞誉的媒体,或是科学家,甚至是网民、路人,都开始觉得马斯克太急功近利,星链计划的风评也发生了360°大逆转。
随着星链计划发射的卫星数量逐渐增多,各种问题渐渐暴露,这当然是四方来客纷纷开始批评的主要原因。但其实,早在计划执行之初,这些问题就早早埋下了“雷”。
星链计划执行早期,技术还不够完善,卫星的故障几率较高。一方面,一些卫星在轨道上与地面失去了联系,不幸沦为太空垃圾,增加了宇宙事故的风险;另一方面,则影响了用户体验,当时不乏有声音表示星链网络在恶劣天气下强烈波动。
不过,当时的舆论对星链计划还是一片叫好,少数人发出的反对声,其实鲜少受到关注。
随后,马斯克也并没有积极地寻找隐患并去解决,反而采取了快速扩张的策略,在短时间内发射了大量卫星。这样的做法显然加速了项目的进度,让其野心越来越得到彰显,却留下了大量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
到今天,各种问题爆发,却又不见人去解决,这才让这一百多名科学家“急了”,赶紧联名迫使星链调整战略。
马斯克是否急功近利?不同的人也许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星链“暴雷”,也并不只是马斯克一人的锅。
在百余名科学家的联名“上书信”中,研究人员也批评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卫星管理方式,表示其发放许可证,完全是以“先到先得”的方式,缺少与国际监管机构建立的合作体系。
科学家们指出,轨道空间和广播频谱不是无限的,而“我们不应该让商业利益首先决定规则。”
看来,急功近利的,可不止马斯克一个人。
星链“暴雷”,中国如何看?
诚然,星链如今无疑已被恶用,种种问题凸显,但我们也无法忽视星链带来的好处。
对中国来说,星链的成功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和实践经验,这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咱们国家自己的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另外,星链计划被推上台面,也从侧面激发了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的发展——毕竟,竞争一直是促进发展的一个好办法。
而对全人类来说,星链的存在也切切实实地将互联网覆盖到了传统地面网络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和海洋等区域,这让更多人得以享受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服务,改善了不少人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与美国,在卫星技术的太空竞赛中,确实一直是竞争对手的身份。星链此次“暴雷”,其实也能体现出我国科学家对于光污染和太空垃圾问题的担忧。
中国天文学界曾表示,认为星链的反射光污染了夜空,影响了科学研究和自然景观;而太空垃圾问题日益严重,我国航天部门也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太空垃圾的管理和清理工作。
除了已暴露的问题之外,星链计划的成功实施,其实也会影响中国互联网卫星的市场地位,毕竟,蛋糕就那么大,想吃还得靠抢。
并且,星链卫星也颇具潜在的军事价值,也有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国家安全。星链计划若能真被暂时叫停,对于咱们来说,也并不是件坏事。
与此同时,我国也已在积极地推进我们自己的“星链”计划。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正式启动了“GW星座计划”,计划发射1.3万颗卫星;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也开始部署“千帆星座计划”,预计发射1.5万颗卫星。
另外,还有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推进的“鸿鹄三号(Honghu-3)星座计划”,预计发射1万颗卫星。
近年来,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且在积极推动卫星互联网与5G技术的融合。虽然目前SpaceX已经在国际市场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但我们也对自己的技术和价格拥有信心。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享受到自己国家的“星链”带来的便利。对此,你又怎么看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