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真的拉低了封禅档次?使得宋朝之后无人再封禅?
这个说法在历史圈很流行,包括很多大V也持有这个说法,认为宋真宗功绩不够,拉低了封禅档次。于是乎,后世再没有人去封禅泰山了!
这其实就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和价值观去审视古人了。
首先,封禅泰山并不是古代法定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而是具有很强的帝王个人色彩的一项活动。
这也造成了封禅泰山本身就存在很大争议,这种争议不是宋真宗造成的,而是自秦始皇以来就一直存在。
比如对于秦始皇封禅的评价:“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其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焉!”
认为秦始皇封禅没有得到上天认可,属于德不配位!
汉武帝封禅更是直接带偏了封禅的意义,秦始皇好歹还是奔着正常的祭祀去的,而汉武帝是奔着修仙求长生去的,彻底搞臭了封禅泰山的意义。
乃至于光武帝刘秀一开始也拒绝封禅,直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才最终又相信天命,相信天人感应,才去封禅泰山。
唐高宗封禅泰山,更被史书骂成“封岱礼天,其德不类。”
而唐高宗封禅过泰山,又想遍封五岳,结果被李善感以“食粮短缺”、“饿殍遍野”、“劳役繁重”、“天下失望”等理由劝阻。
唐玄宗时期,他为了与秦皇汉武的封禅划清界限,表示自己封禅泰山“皆为苍生祈福,并无私请”。
更在其亲笔书写的《纪泰山铭》中,再度批判秦汉封禅:“方士虚诞,儒书龌龊,佚后求仙,诬神检玉。秦灾风雨,汉污编篆,德未合天,或承之辱。”
由此可见,封禅泰山这个活动,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争议。你要说宋真宗拉低了封禅档次,那其实秦皇汉武带来的脏水更多!但秦皇汉武之后,仍然有人哪怕写保证书、与秦皇汉武划清界限,也要继续封禅。
这就说明了,宋朝以后不封禅,绝不仅仅是某个皇帝拉低这么简单!
事实上,当时能够封禅泰山的依据,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认为的单纯的帝王功绩,而是天人感应,上天的认可!
具体表现在,比如天降祥瑞啊!地出醴泉啊!什么凤凰、麒麟、嘉禾、芝草越多越好!同样的,当上天不认可的时候,就会示警。比如秦始皇封禅就遇到了上天暴风雨的示警。
上天认不认可,其实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东西,是传统儒学下的一种产物。
五德终始说、谶纬之说、传国玉玺、以及封禅等,都属于传统儒学,讲究天人感应,讲究政治神话。
而宋朝之前是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无非就是谁强谁就能称王称帝,宋太祖也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的皇位。有枪就是草头王,这使得五德终始说和谶纬之说似乎也没什么人相信了,皇帝的正统性和权威性,也不需要天人感应或者封禅来强化了!
因此,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的新思想,否定了包括传统的五德终始说、谶纬之说、以及封禅在内的一大批旧事物。
到了南宋,封禅就被彻底批判了,南宋叶适甚至认为封禅属于淫祀范畴,尤其秦皇汉武的封禅,简直就是瞎搞。
此后元明两代也是继承了宋朝对封禅的批判和贬低。
宋朝之前皇帝不去封禅的理由往往是:“封禅这么牛,朕德行不够,不配封禅!”
宋朝之后皇帝不去封禅的理由则变成了:“封禅什么玩意,朕不屑于封禅!”
比如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直接去除了唐宋以来所有帝王为泰山神加封的封号,并重新制定了祭祀泰山神的典礼,从此将泰山祭祀“正常化”了。
而朱棣则认为:“封禅非古也。帝王之有闻于后者,在其德不在封禅。”并且还搬出自己的偶像李世民来说事,认为唐太宗都没有封禅,我自然也不会去封禅。
这里淮下书生提醒一下,唐太宗最终没有封禅不是他不想封禅,唐太宗其实对封禅还是挺热衷的,并且也多次准备去封禅了,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最终给耽误了!
所以,宋朝之后为什么没有封禅了,其实并不是什么宋真宗拉低的,而是其背后思想文化的转变,以及对封禅从争议到彻底批判的一种具象体现。
另外,封禅背后也是一笔经济账。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有功绩的帝王,或者盛世帝王可以去封禅,那是因为这样的帝王他背后的国家经济一般不会太差。
因为封禅泰山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活动。
比如需要在泰山之巅筑坛祭天,还要在泰山脚下的山丘上筑坛祭地,上泰山的路你得修,各种庙宇宫观你得修,各种礼仪用品需要开支,各方参与的人员的统筹调度,他们的衣食住行的供给等等。
完成这些事情不仅需要大量钱财的投入,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投入。
你像宋真宗,一次封禅泰山,据说就花掉了800多万贯。你要知道,当时给辽国的岁币不过30万贯。一次封禅的费用,能给将近30年的岁币,可见封禅耗费巨大。
后世不再封禅,除了思想文化的转变,还有就是封禅确实太烧钱太折腾了,真没必要搞这样浪费的面子工程,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