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大大小小的项目,我们会看上千个,种子轮到上市公司都有,还有一小部分是我们的被投企业,企业呈现的问题千奇百怪,可分为两个大类,一是关于人的,二是关于事的。
这些问题足以拖垮一个团队/企业。存在这些问题的项目,作为投资人一定要远离。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看一下吧。
01 提倡与实际严重背离
A是一家营收在3亿左右的金融外包服务公司,属于夫妻店型的,老公是董事长,老婆是总经理,整天把社会责任、关爱员工、公益慈善挂着嘴边。
实际上,产品以借贷/过桥/违规理财业务为主,员工基本的福利不完善,一年没有一场像样的团建,奇葩的是纸巾都需要员工自备。
我们团队去考察过,整体感觉公司很吝啬,但是对外表现的比较大方,比如公益捐款。王健林曾经说过,有在外面天天做慈善,不如给员工多加点工资。
绩效方面,不管员工做的多么出色,中层不敢给普通员工打高分;管理层绩效就没及格过,调研后发现,老板暗里授意专门不让合格,为的是扣管理层工资,达到节约公司成本的目的。
体现在业务方面,对外宣传和实际做的事几乎不一样,这样的公司居然能把年业绩做到3亿,后来听说因涉嫌庞氏骗局倒闭了。
02 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中层不决策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B公司却相反。
B公司的管理层基本都是职场“老油条”,擅长拍老板马屁,对老板说的话言听计从。值得一提的是,B公司执行层比较专业,业务方面往往是执行层指挥管理层,管理层也不干活,仅充当上传下达的角色。
有个很搞笑的事,公司新媒体内容同事在输出公司的研究报告,而投资部研究员在别的机构报告上做二创,后来招了一名IR员工,研究报告又交给IR了。
新媒体部门的直属领导觉得研究报告属于文案类工作,本应本部门产出。这位部门管理者很明显基不同新媒体又不懂行研,八成之前是公司内勤转新媒体总监的“二把刀”。
在这个问题面前,他没有向上给老板汇报,主要原因是不敢汇报,担心被老板批评。所以只能错误的执行一个不会有结果的动作。
实际情况是,B公司成立至今品牌声量在市场中一直很微弱,主营业务也半死不活,投研部空有其表,沦为一个伪原创组织。
不得不说现在投资机构的人素质良莠不齐,就以B公司来说,投研团队中有不少博士,这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待在办公室看二手报告,然后闭门造车七拼八凑写出一份自己的报告。
我们也看过B公司研究员写的报告,能够明显看出有大量素材堆砌,其中复制粘贴别人的配图超过90%。
创业者如果遇到这样一家投资机构,结果可想而知。在此,劝诫各位创业者朋友们,融资过程一定要擦亮眼睛哦,能给你抛橄榄枝的不一定是投资人,也可能是披着投资人外表的忽悠。
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了,如果您也愿意分享您投资或创业感悟,或者在这过程中遇到的奇葩事,欢迎投递到下面邮箱哦。
我们会对您的分享进行严格保密。谢谢大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