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故事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也是沟通中的重要工具。在故事这一章,我们可以看到大脑为什么会喜欢故事这种形式,原因有三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原因叫关联。我们的大脑不喜欢孤立的概念,喜欢制造联系,把孤立的事物串成因果链。我们看到老板怒气冲冲,看到有同事愁眉苦脸,就会开始脑补有的没的。我们本来就喜欢编故事,所以一个现成的故事正是大脑求之不得的,符合它的运行机制。

第二个原因叫模拟。我们看到一个单独的动作,比如扔球时,大脑是无动于衷的。但如果把这个动作放进一个故事里,给它因果和语境,比如要陪养了十几年的老狗玩球,大脑就会模拟这个动作,而且它是不会分辨想象和现实的,留给你的感觉就像真扔了一个球一样。我们不是在听故事,而是在体验、在经历故事。我们不仅会模拟故事中的行为,还会模拟故事中的情感,和故事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原因叫同步。在听故事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出一种促进亲密关系形成的化学物质——催产素,会让听者对讲故事的人产生好感,所以粉丝多的作家一般都是小说家,不是散文家或者诗人。听故事时,大脑中还会出现一种神经耦合现象,听者大脑内的模式会努力贴近叙述者的模式,听起来有点吓人——讲个故事,就能把别人的脑子变成你的脑子的延伸了。但这说明故事的感染力是有生理基础的。如果你想拉近和谈话对象的关系,平时准备一些趣事在合适的时候讲给对方听,大方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发对方共鸣,效果会非常好。

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千方百计想要摆脱的就是压力。但事实是,虽然强度太高或者持续时间太长的压力的确对记忆和学习没有好处,但零压力也一样不利于成长。这是因为压力会导致一种叫皮质醇的压力激素进入海马体——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负责记忆的大脑结构。在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过后,大脑会分泌化学物质和皮质醇对抗,等皮质醇退去,这些化学物质会修复神经元,让它们变得更好、更强。如果压力过大,皮质醇过多,神经元会被杀死。但如果是零压力,神经元不会受损,也就没有机会被强化了。所以,适度的压力,比如上台演讲、接受面试、准备考试之前十分钟感受到的紧张,对你是有益的。长期压力,比如每天上班如上坟的工作,对你是有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有时候短期压力会让人大脑死机,一片空白,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如果太过紧张,掉链子了,怎么办?一个方法是深蹲。你可以先放下手上的事,背靠墙深蹲半分钟到一分钟时间。这个姿势是有点难的,会让你调动肌肉,燃烧掉多余的压力激素皮质醇。同时,深呼吸,打破压力的循环。

之后,再捡起中断的工作时,注意不要从中断的地方开始,往前一点,能让你更容易调取信息,触发联想,顺利度过大脑空白的那个点。

如果是在台上演讲的时候大脑空白,没有条件原地深蹲呢?其实让任何特定肌肉群紧张起来都有类似的效果。可以握紧拳头、手用力按压桌面或把身体全部重量放到一条稍微弯曲的腿上,通过使劲来给自己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