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明Bright,产品+创业12年,现在是一名商业科技博主和AI独立开发者,欢迎关注订阅。
这期呢,想聊聊雷军。因为呢,小米和雷军又出现在头条了。
10月29日晚间,小米召开新品发布会,包括年度旗舰机型小米15系列、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以及一众小米生态产品悉数亮相。
过去3年,雷军对外发声总体是比较少的。但是今年则不一样,随着小米汽车Su7的发售,雷军造车,连带雷军这个人,在舆论的生态位上,从被质疑到被认可,隐隐然有新一代商业领袖的风范。
莫名想起来拿破仑的那个段子,“科西嘉(拿破仑的出生地)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陆”、“吃人魔王向格斯前进”、“篡位者进入格勒布尔”、“波拿巴占领里昂”、“拿破仑接近枫丹白露”、“陛下将于今日抵达忠实于他的巴黎”。
人的观点、态度,真的会变。
我看过《小米十年》、《小米创业思考》以及早些年的那本《参与感》,以及小米心法7字诀“口碑,极致,快”,你说雷军和小米有什么藏而不露的秘诀吗?好像也没有,这就像一个基本功非常扎实的高手,看起来像平A过去,就赢得市场了,好像也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们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那么到底是赢在哪儿了?
这个问题很大,此刻难以完整回答,但我试着把我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之前从别处听来一句话,你知道大佬最强大的是什么吗?不是脑袋,不是手脚,而是心力,这句话落在雷军身上是再合适不过。
雷军,有个称号叫做“劳模”,能持续几十年如一日,当牛马一样的运转。
有时候看,挺不可思议的。雷军是一个很早就成名的人,98年就已经是金山的CEO了,但是人们却好像会把他当作后起之秀,当同时代的商业大佬马云、柳传志、求伯君都已经是江湖传说的时候,雷军感觉还是正当年。
这种感觉有点像勒布朗詹姆斯,年近40,在篮球场上活蹦乱跳,一不小心刷新了最年轻的4万分先生(实际上达到这个分数的就他一人)。
我早些年对雷军的印象,把他归为超级勤奋的企业家、创业者类型,因为他在做小米之前创业卓越网最后卖给亚马逊,在金山死磕WPS软件,错过互联网的早期浪潮,而相比之下,马云、马化腾、丁磊以及张朝阳给人的印象就是聪明、有灵气的类型,找到一个很巧妙的商业模式,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GET到这个GAP。但是这个也是有原因的,后面会说到,雷军自己也意识到之前自己有些东西没有注意,总感觉缺点什么。
记得2011年的时候,小米一代刚刚发布,那会儿我还在上大学,寝室一哥们说起小米手机津津乐道,1999元的价格爆香。我那会儿有一台诺基亚手机,键盘脱落,不太好用了,想换一个Android手机,也想入手小米,但是等了好久都没有货,最后入手了华为荣耀一代,错失成为米粉的机会。2011年11月份的时候,我在北京实习产品助理,经常用各种Android手机,那会儿MIUI的体验真的是吊打Android官方系统,那是一个橙色的MIUI和绿白色豆瓣FM的年代,一切是那么的朝气蓬勃,我在那儿上班从早到晚,感觉空气中都弥漫着奋斗的气息。
后面在2015年的时候,我入手了一台红米手机作为备用机,算是第一次真正和小米这家公司有深度接触,按照现在草台班子的宣传手法,此处亦可以宣传“深度参与过小米手机产品的发展”、“给雷军提过意见”。
后面给父母买手机,都优先考虑小米的红米系列。我前些年自己家里买电视机、洗衣机、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台灯甚至小型吸尘器买的都是小米自家的或者米家生态的,可以说算是一个米粉了,虽然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小米有这个倾向性,每次都是对比来对比去,最后选了小米,我总结下,可能还是“性价比”+“设计美感”,不得不说,雷军和小米的策略还是非常强大的,潜移默化之下消费者就会被影响,被吸引。
说这些,只是想说,作为一个深度体验过小米产品的人,来写这篇文章,可能会更加有代表性,雷军和小米的吸引力到底来源于何处。
除了通过看书和买、用小米的产品来接触雷军和小米之外,还有几个印象切片。
一次是我那个大学哥们,有一次换工作,拿到金山的Offer但是没去,跟我吐槽金山给的待遇太低了,说雷军不舍得给员工太高的待遇,要控制成本,包括小米在内的雷军系企业给的都不是行业最高的薪水,因为我没有深度接触过,也不是内部员工,所以无法评估这个信息。
一次是我面试了一个姑娘,很年轻,刚毕业1年半,是一个三本学校毕业的,但是她在大学期间就创业各种搞活动,然后凭借着这个经历去小米实习毕业后留了下来。我问她后来为什么从小米离职了,她说还是想创业,所以出来了,折腾了半年,没有什么结果,又回来找工作了。聊的过程中我感觉还是非常有想法、有闯劲,能总结方法论的,作为一个一年半经验的产品人,潜质确实是不错的,当时给她过了,不过后面和VP聊的时候VP没给过,觉得经验还是弱了些,因为她在小米的一年时间里只负责应用市场APP的详情页的迭代,改来改去就这一个页面。我后面给她再争取了一下,可惜最后还是没给通过。
还有一次是小米公司想做电视端的桌面,需要大量的儿童内容,当时我们是全国做数字绘本做得最好的,品类最全,数量最多,来了两个小米同学,一个产品、一个商务,跟我们谈,展示设计方案,未来要做成什么样,我负责产品直接和对方对接,当时我认为这个项目值得投入,虽然他们一开始不赚钱,但是未来前景还是非常好的,那会儿我们的市场负责人觉得他们的项目还太早,需要投入的比较多,最后到CEO那拍板没做。后面小米找其他家做合作方了,最后一步一步把规划变成现实,那个产品同学被挖到OPPO去做某块产品的负责人去了。而我们当时那个不合作的决定,几年之后变成要求着小米给资源给入驻,辛辛苦苦用一年多时间,比原先多很多的投入才把市场抢下来,还没法做独家合作。
通过这几个切片故事呢,我想说的是,或多或少能反映出来雷军和小米的风格,务实不务虚,执行力很强。不给员工市场最高的薪水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未必不好。很多大公司(当然不是全部)有学历歧视,三本毕业的学生可能都不会给面试机会,但小米招。(此处不是歧视学校没有优势的同学,仅仅描述一种社会现象,不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请勿攻击)规划的事情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是还是能做成,并且并不会因为之前拒绝过合作而摆架子。
当然我相信正常的公司都应该是这样的,但是至少也体现出来这是一家很理性的公司。我从和小米公司对接、面试小米的前员工没有感受到浮夸、不务实、讲概念的这些,一家公司的特质最后都会是创始人的特质,我想这大概也是雷军的底色,装不得假。
都说小米会营销,雷军会营销、讲故事,但是营销不等于吹嘘,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今天这个供给过剩的年代,不懂营销,不会宣传,很难把一个产品或者一家公司做起来了。
回到前面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相比之下,雷军给人的印象就是勤勤恳恳努力奋斗的形象,其他人不是?一方面雷军确实劳模,据说是几乎不怎么休息娱乐,之前看过报道雷军有段时间同时管理N家公司,从早到晚的会议,时间以15分钟划分,每天最早来,最晚回。
另一方面,雷军自己给过答案,就是“势”。在早前雷军是不注意“势”的,苦干蛮干,所以在互联网起来的时候他在ALL in电脑软件,卓越也不算大成,普通人做到这个地步已经非常非常成功了,但这是雷军,他有更高的追求。所以他冥思苦想到底之前创业差距在哪里,最后他得出结论,有没有“势”,顺势而为,风口之上,猪都会飞(这个也曾经被当业内段子讲,但最后事实证明是有道理的),逆势而为,辛辛苦苦好几年,最后也只能取得中等的成就。在之后就成立“顺为资本”,主打一个“顺势而为”,小米手机、小米汽车都是顺势而为的产物。
所以呢,并不是大家的印象有偏差,而是雷军本身就是一个创业成功者二次奋斗通过学习补足自己之前认知比较欠缺的部分,最后知行合一的故事。就成就轨迹而言,有点像武侠小说里面王重阳的师弟,周伯通,本身已是接近五绝水平,在学会了九阴真经、自创空明拳之后更上层楼,当然老顽童周伯通的性格和雷军相差甚远,从性格上雷军倒是更像郭靖。
郭靖从前被人称天赋不足,努力来凑,但是在行家眼里,那是武学奇才。
说到这里,顺便说下,马云马老师呢,并不像风清扬,却更像东邪和杨过,天资聪颖,很能抓趋势,战略眼光极好,最后也是大成,但总是多了一份愤世嫉俗,所以在官方叙事里面,当然是更喜欢郭靖,特别是在雷军造车之后,除了华为的任正非老爷子,好像并没有谁比雷军更显得“名门正派”。
每一个年代都有创富神话,从马云到刘强东,到王兴张一鸣,现在又到雷军了。
前些年,防止资本无须扩展,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很难说雷军ALL In小米汽车没有官方政策上的引导。毕竟,此时此刻,更需要一个能代表中国智能制造的代表人物,而不是又多一个互联网虚拟经济的代表,我想这就是时来运转,天地皆同力吧。
此时想起王兴说的,创业呀,就是一个无限的游戏,没有终点,要么掉下牌桌,要么继续玩,没有什么时间点哪种结局代表赢得游戏。在商业国度里,阿里曾如此之强大,也按不住拼多多和抖快电商的崛起,总有新的趋势,新的风口,也总有新的“猪”会飞起来,在造车这个领域也是一样,过去几年几家新势力轮番领先冒头,现在轮到小米了。 现在来看,雷军和小米应不应该造车这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马云退了,刘强东不露面了,张一鸣退了,黄峥也退了,此时此刻,留在游戏场内,还继续在玩的,看下来资格比较老的,能成为商业领袖代表的,也就是雷军和王兴了,哦,还有马化腾和丁磊。
有时候感觉这些人怎么就像不老神话一样,当我们回顾自身,发现年岁增大,已不再年轻的时候,却发现,有些人,明明年纪更大,但却精力更加旺盛。
正是印了那句话,年轻人在躺平,年纪大的人在奋斗,而老年人在消费玩耍。
写到最后有所感慨,似乎很久没有出现新面孔新故事了,以偏概全地说,这某种程度也代表着经济的活力、创新的强度,那么不禁要问,下一个国民商业领袖,将会是谁呢?
这期内容分享到这里,我是李明Bright,产品+创业12年,现在是一名商业科技博主和AI独立开发者,欢迎关注订阅,我们下期再见。
播客:明说商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