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关注的新浪微博博主@九之尾 每年立冬都有一项保留“节目”,就是辟谣李白的伪作《立冬》。

立冬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网上对于这首诗最早可查的质疑声来自于2016年刘璐所写的《听说,李白给每个季节都写了一首诗?》,在这篇文章里已经十分详细地阐述了依据——

  1. 《全唐诗》未收录,最早见于明代书商黄凤池的《唐诗画谱》;

  2. 明代书商常有作伪之举;

  3. 平仄格律不对、对仗不工整(水平差李白太多)。

其后对于这首诗的质疑基本没有跳出这个框架,而黄凤池应该也没有活到21世纪的粉丝,这种几乎板上钉钉的伪作问题应该很好解决才是。然而,直到今年,依然有许多高校、媒体、国学平台会发这首伪作。如果说,普通人对此没有什么鉴别能力,毕竟百度百科“立冬”词条至今收录并署名李白,那么本来看起来应该是有文化有审核有示范的这些账号屡屡翻车……“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离谱的是,网络转载版本其实是这首伪作的错版——

  1. 标题错了。原诗题《冬景》,而不是《立冬》。原书中托名李白的伪作刚好凑成春夏秋冬四景,这也是刘璐文章标题“李白给每个季节都写了一首诗”的来源;

  2. 诗句错了。原诗第三句是“醉看【梅花】月白”,网络版本是“醉看【墨花】月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唐诗画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人民网)

有意思的是,错版的伪作在网上比原版伪作流传更广。但“错版”的存在,让我们更容易去梳理这篇伪作是如何产生与流传的。这个推理逻辑很简单,如果大家是从《唐诗画谱》里看到这首诗并且相信了黄凤池的作伪,使用的题目就应该是《冬景》、第三句应该是“梅花”。反过来,世人不可能巧合地犯同一个错误且错得一致,就跟老师抓作弊一样,对的一样不稀奇,错的一样才可疑。这个错误,肯定是有一个源头的。

我目前能找到最早的错版源头是2011年出版的沈泓编著的《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而后也都是一些与节气类的书籍会引用这个错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

至于原因之前在《》里提过了,节气在网络宣传语境里几乎已经脱离了它本身农业与历法属性,变成了一个带有文化符号的周期性出现并变化的宣传节点。在每个节气的宣传中,必不可少的是图片、诗词、养生指导等,并且往往来源于网络。

从网络汲取知识,有时候非常像一场豪赌,极高的便利性同时伴随着极大的错误风险。但这不是网络的错误,因为很多人在使用网络时甚至做不到“对冲”。对于这篇伪作的质疑也很早出现在网络,年年都有人呼吁,只要在网上多翻几页就能看到这些质疑文章。那么,在李白的署名后加上一个“存疑”的难度又有多大呢?

我在搜微博上今年对于这篇伪作的发布情况时发现一个很有的现象,在数年的呼吁下大家终于认知到这篇是托名李白的伪作,于是在引用诗句的时候就把“李白”的署名删除了。然而整体的举动和以前似乎又没什么两样,因为他们依然将其放在“立冬”节气之下、依然写着错版的“墨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似有改变,看似也没变。只不过他们之前接受到的信息是这是李白写的立冬诗,如今的信息则变成了这不是李白写的。不变的是他们依然对于知识与信息没有任何的验证,哪怕多翻几页也发现了很多人说过网络流传伪作的错版问题。不由得让我想起之前聊过的对于汉服圈派系的观察。早期的明制派是因为希望建构有文物参照的汉服体系而选择明代服饰的,而不是像现在的很多人那样以为的,自己选择了明制、购买了明制就能成为一个愿意尊重文物、探源溯真的人。拙劣地模仿所谓真实的表层、去追随一些当下被“公认”或正确或宏大的事物,那些所谓的“真实”“正确”“宏大”都只是被短暂迎合上的,很容易露出马脚,更容易被另一个纠错或辟谣打翻。

这甚至都不能怪到网络上,因为在网络流传之前出版图书里对于这个错版的引用率就高得惊人。当然,和前面提到的一样,主要是一些节气相关的书籍。但到了2017年这股风终于吹到了“文化圈”,有本“最美古诗词 轻文艺手帐本”的标题就直接是错版里的那句“醉看墨花月白”,作者写着“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因为伪作而“翻车”的高校、媒体、国学蓝V翻的其实是它们“身份”本来应该代表的严谨治学态度。就像“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这句调侃一样,什么时候会让你生出这样的感叹呢?肯定不是在黑作坊以次充好的时候,也不会是在暑假作业交白纸老师没发现的时候,而是在那些我们曾经以往是标杆、是支柱、是典范的人事物上。如果朋友圈有人发“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那可能是一个绞尽脑汁希望自己的票圈看起来文艺一些的人,甚至连“错误”的帽子扣上去都有点嫌大,但如果是一个国学老师的朋友圈,是一个高校的微博呢……嗐,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实际上很早就有人给过正确提示,在某个版本的《唐诗画谱》里,从序言到诗作下的注释都提示了并非李白所作。而这本书出版于2004年,比我们这里提到的所有案例都要早上许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唐诗画谱》,山东画报出版社)

但与其说是这个世界的角落里藏着一个正确答案,不如说是通向真相的道路早已有人攀登过了。眼下的风气是,大家越来越觉得辟谣的纠错的人烦,但实际上那些在网上辟谣的人只是慈悲地不希望太多人掉队。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请多支持

如果喜欢 ❤ 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