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和鲸社区在北京举办了地球科学轻科研交流局,很多好朋友们都来线下面基啦~ 开心撒花!
这也是我们第二次举办线下交流会,相较于9月份的上海场,这次来的好朋友们年龄都比较相仿,还是同样优秀!因为本次活动没有设置主讲人,也相当于每个人都是主讲人,大家进行了一番酣畅淋漓而推心置腹的讨论。
事实上,我们本以为这场活动可能会是言语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但最后发现,不同背景的大家其实有着相似的状态:
找答案。
有一位研究极端气候的朋友说,他已经埋头苦读文献长达一个月,但依旧对如何提出技术创新点毫无头绪。其他朋友建言,极端气候的研究模式存在相似之处,可以尝试参考其他类型极端气候的研究模式,也可以尝试引入其他领域的数据,例如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公共资源受损情况等,从这些角度切入或许能有所突破。
万般变化,千种风景,最后都是想 idea ,读文献。
有人在找关于科研的答案。
也有一位自主创业的朋友,自我感知现阶段气象行业整体氛围较为悲观,想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行业内不同背景的人对行业现状的认知,也想通过介绍自己如何选择创业这条路以及正在做的事情,在他人的反馈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灵感。但由于此次参会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在校硕博,对于商业气象现状的话题没能特别深入开展讨论,但他表示还是在其他话题的讨论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或建议,也算殊途同归。
行业万象,多路波折,最后都是探现状,判前景。
有人在找关于选择的答案。
又聊到毕业之后的发展方向,虽然现场没有人专门带着这个问题而来,但这确实是一个大家说着说着都会关心的话题。大气科学应用性较强,就业方向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为主,也有近年发展起来的新能源或互联网公司。而随着人们对极端天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大气科学也是一门肩负一定使命的学科,更多同学会选择深造,继续做研究。
因此在这个问题讨论中,有一个更文艺的问法:月亮与六便士之间,我该如何选择?
鉴于讨论过程中,大家口出了太多狂言,比如如何抱紧导师的大腿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行业内幕,实在不方便放出来(好奇的话一定要报名我们下次的交流会!),所以这里就引用知乎答主 Lifeishard 的一段话:
“学地球科学的同学基本上都有一个做 research 的梦,研究自然演变,气象万千变化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研究南北极、冰盖的可以去看极光(大气所、气科院),研究海洋的可以跟着科考船出海(海大),研究冰川、树轮的可以去青藏高原(兰大,青藏所)。同学你想要什么呢?”
千般机遇,百种方向,最后都是论抉择,思前程。
有人在找关于未来的答案。
虽然大家不一定都在交流会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交流的过程是快乐的。
好朋友们都说, “体验很好,很有收获,下次再来”。
和鲸社区一直以来希望给数据科学从业者与爱好者们提供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可能大家有着不同的背景,处于不同人生和事业阶段,但大家都能在社区里自由地分享、交流、协作,在实践中成长。
看到我们的用户都这么优秀,看到大家的交流从项目、数据集、训练营、workshop,延伸到面对面地畅所欲言,这一刻,我们也找到了我们想要的答案。
最后,在这个卷来卷去的时代,希望你能在和鲸社区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交流与探索中,更接近自己心中追寻的答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