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1927年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
当时朱德并不是南昌起义的核心成员,他所率领的起义部队主要来自于他所动员的教育团和公安局,五百人都不到,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营。
这些官兵或者是未经战斗的学兵,或者警察和保卫队员,实战经验和能力不足,在起义中,他们并未直接参战,其任务仅仅是负责监视敌军和担任预备队。
南昌起义后,部队被打散,起义军剩下的两千多人已与前委失去了联系,一切只能由朱德临时负责。
可是朱德当时在起义军中的声威并不高,大家对他知之甚少,对他的领导也持怀疑态度。
那朱德是如何一步一步提高部队凝聚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信服呢?
朱德
一、在困境中不抛弃、不放弃,积极寻找出路
朱德带领的这支部队打散之后,处境极端险恶。
就外部而言,集结于周围的敌人有五个多师,约四万人,仅数量就是他们的二十倍。
就内部而言,不仅部队对新晋领导人持怀疑态度,而且人员组成相当复杂,两千多人刚从各方面会合起来,在突然遭到失败打击的情况下,无论组织还是思想都比较混乱。
在商量下一步行动方案时,少数人觉得主力既然都散掉了,剩下的这点力量也难以保存,不如散伙算了。
但朱德反对解散,尽管明知困难重重,他下决心一定要为这支陷入困境的部队找到出路。
为了保存仅剩的部队,朱德想要找到一个既隐蔽又有群众基础的立足点。
经过讨论和分析,朱德发现湘粤赣边界地区的敌军兵力较为薄弱,是个三不管的地带,而且那里农民运动搞得早,支援北伐最为得力,于是便决定直奔湘南。
此时,敌人已从南、西、北三面向起义军靠拢,起义军孤立无援,所存弹药也不多,当然不能硬碰硬。
所以,朱德决定带领起义军向东北方向穿插,并尽可能避敌行进。但是,他们的行动还是被敌人发觉了,敌人立刻派一个师紧随其后。
经过激战,起义军受到很大伤亡和损失,只得又向西北方向撤退。
当到达闽赣边境的一个隘口时,部队突然被当地民团堵住了去路。
千钧一发之际,朱德手拿驳壳枪,亲自带着几个警卫员,从长满灌木的悬崖峭壁攀登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敌人侧后发动进攻,终于抢占隘口,保证部队顺利进入了赣南山区。
在赣南山区,起义军虽摆脱了敌人重兵的尾追,但仍经常受到民团和土匪的袭击,为了减少被袭击的危险,他们不得不白天在山谷的小道上穿行,晚上在山林中宿营,处境艰苦异常。
赣南
二、坚定信念,勇挑重担
部队虽然被带出来了,可此时的官兵们经过大小激战,又日夜赶路,士气极其低落。
他们不得不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作为一支孤军,一无供给,二无援兵,而且到处都是敌人,应当怎么办?
此时,很多看不到希望的官兵都相继离队,里面既有士兵,也有连长营长,甚至还包括师长团长
一时间,部队的军官层几乎成了空架子,只剩下陈毅、王尔琢等几个人。
留下来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是原贺叶所部,没几个是朱德从南昌带出来的。
朱德很难过,对他们说:“这个队伍没有长官了,我又不是你们的长官,怎么办呢?”
这时陈毅、王尔琢带头表示拥护朱德来带领队伍,士兵们也都回答说愿意服从他的指挥。
朱德慨然接过重担,他饱含激情地对官兵们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陈毅后来说,其实,朱德在刚刚率队北上时,没有人听他的话的,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成为这支部队的领袖。
陈毅同时也断定,当时如果不是朱德出来勇挑重担,“这个部队肯定地说,是会垮定的”。
陈毅
三、平易近人、同甘共苦
部队行军路上,朱德始终与部属们同甘共苦,大家常常看到他肩上背着中途离队者扔下的步枪,有时还搀扶着病号。
见朱德平易近人,十分和气,且脚穿草鞋,斗篷不离身,沿途的一些百姓还以为他是普通战士,直到发现有两个背着冲锋枪的警卫员跟在后面,才知道他是个干部。
当起义军到达赣粤边境的大庾地区时,已是冬天,要吃没吃,要穿没穿,部队走得只剩下了一个团的样子。
眼看着又要支撑不住了,朱德说:“队伍散是不能散,我现在提出一个办法,我有个朋友,叫范石生,我们去找他,找个落脚点。”
范石生是朱德在云南讲武堂的老同学、好朋友,两人过去还是拜把兄弟。
朱德让人给范石生带话,说我们这个队伍走投无路了,编到你这里来行不行,由你发饷。
范石生很够朋友,就接受了,这使起义军得以度过了那年最难熬的一个冬天。
可是好景不长,蒋介石很快就查到朱德在范石生那里。
蒋介石下令要范石生缴朱德的枪。范石生接到这个命令后,马上把消息告诉朱德。
他对朱德说:“我们是好兄弟,好来好去,现在你们被发现了,各人自由行动,你们走吧。”
朱德随即告别范石生,之后带领部队辗转,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范石生
四、结语
可以看到,朱德能把打得一盘散沙的部队重新聚集起来并不是偶然,部队被打散很大程度上,大家都会一哄而散,特别是没有主心骨的时候。
大家也是半信半疑地跟着朱德,他没让大家失望,先是认真分析敌我情况,找到敌人薄弱点,带领部队穿插前行,危机时刻,亲自带领警卫员绕到侧翼发动进攻。
可以说,他已经做到了一般人领导人难以做到的事情,也成功地提高了一部分官兵的凝聚力。
之后长途跋涉,辗转多处,在很多人开始动摇和放弃的时候,他再次站出来,坚定部队信念,更坚定革命信念。
要知道这时候的中国共产党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并不为过,更为糟糕的是国民党已经开始了大肆扑杀共产党人,在随时都性命不保的时候,还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是难能可贵的。
这可以理解为信念的力量。
我们肯定听过很多古代将军的故事,将军们体恤官兵,经常与官兵们同吃同住,最后上下一心,所向披靡,那些可能离我们年代太过久远,没有切身体会,但朱德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将军确实存在,而且离我们很近。
戴斗篷、穿草鞋,和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试问同时期的那些国民党军官在干什么?大鱼大肉还克扣军饷不在少数,像朱德这样的共产党人不在少数,贪腐腐败的国民党军官也不在少数。
失败从来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导致的结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