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们日常遇到的问题,分为两种:一种单一性问题,一种系统性问题。
单一性问题,通过一问一答能解决;而系统性问题,没有固定手册,则要分析整个结构,多搜几次、多问几次,才能解决。
这不难理解吧?可问题是:我们针对系统性问题时,往往会使用单一性问题的解决方法,这导致效率非常低下。为什么这么说呢?
拿昨天的经历来说:
晚上手欠,把笔记软件obsidian 里插件全更新了。结果,两个搜索插件开始打架,点击标签,它不仅显示标签,还弹出新网页,导致昨天的文章也没写完。
我又是上网搜索解决办法,又是从GitHub上下载旧版本的插件,还把插件的源代码翻译成中文,忙活两个小时才算搞定;如果你没用过Obsidian,可能不太能理解我的困扰。
你发现了吗?上述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插件之间的冲突,我不知道是哪些?只能一个个排查;我相信,你也遇到过类似于系统性的问题。
比如说:
你在整理电脑桌面时,不小心删掉了一份很重要的文件,还清空了回收站;第二天突然想起那份文件还有用,一下子就慌了。
然后,你急忙问朋友,或者找各种文件恢复的方法,忙活了好几个小时。如果运气好,文件还能找回来;运气不好,就只能对着电脑干瞪眼,后悔莫及。
文件能不能找回来先不说,在找文件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可能不太对,或者还有改进的空间?
不妨深入思考一下,当遭遇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通常会采取哪些做法?我大致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三种:
- 问别人
- 上网搜
- 自己琢磨
“问别人”就是说,我们会想到朋友或者群里的人,直接在群里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非常感谢。”
“搜一下”这个策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层次,我们用传统的搜索引擎,输入问题,然后,手动浏览网页找答案。
再深入一点,就是精准搜索。这时,我们大概知道哪里能找到答案。比如,生活问题可能去小红书、抖音搜;技术问题就去技术社区或知乎。
最后一层是AI搜。此时,你觉得连精准搜索都很慢了,就会ChatGPT或者文心一言等AI搜索软件,让AI帮你搞定。
关于自我琢磨,相信你略知一二,即,遇到问题,不会立刻去问别人或上网搜,而是自己先尝试不同的方法,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
这三种搜索层次,每个人使用的方式都不同,这取决于个人的学习习惯和经验。
你通常会选择哪种解决策略?我喜欢「自我摸索」和「AI搜索」结合型,自我摸索的关键在于实践,AI搜索在于互补。
当想解决特定问题时,会先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然后一边仔细阅读,一边动手实践,走完整个流程后,就能掌握大概。
当然,这些方法,说白了,都是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多试几下就能搞定的;但是,如果碰到了复杂的系统问题,又找不到懂行的人,那该怎么办呢?
就像我昨天遇到那样,不是搞技术的,得从GitHub上下载旧版本的软件,面对满屏的英文,还得把插件翻译成中文,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有。用智能体。
智能体?不就是AI Agent吗?对,你可能已经听说过一些。简单来说,AI Agent是一种能感知周围环境、自己思考和采取行动的系统。
这种智能体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不需要用户一步步的指令,只要给它设定了目标,智能体就会自己想办法去完成。
这样的介绍听起来有点太书本化,或者感觉不够亲切,因为你可能没有亲自用过它解决问题,所以,才感觉有点距离。
别着急,我们先认识一下它和AI搜索的核心区别。
Perplexity、知乎直答、夸克这些AI搜索工具,它们更像在进行一种平行对话,或者说是启发式的提问。
你问它们一个问题,它们会再反问你另一个问题,但这种提问并不是基于完整的逻辑互动,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对话那样。
如同,昨天遇到的插件问题,我问Perplexity,obsidian软件里的插件冲突了,不确定是哪两个插件在冲突,该怎么解决?他回答我说,建议一个一个排查。
听起来像是废话,因为我知道排查可以解决问题,但我需要直到怎么排?从哪开始?很明显,它不仅解决不了,反而延伸出来的问题,还会给我带来干扰。
再来看看智能体。
个人认为像Kimi、ChatGPT和豆包这样,能在一个聊天窗口里,让我连续提问,跟我互动,帮我一步步解决问题的才算智能体。
为什么呢?
简单来说,它有记忆力,能懂对话的前后联系,它不只是回答问题的机器,是一个能提供连续、个性化服务的伙伴;它还能抓住对话的重点,记得之前聊过什么,然后给出更准确、更贴心的帮助,
这是智能体最厉害的地方。问题是,我们怎么用智能体来解决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呢?我有个心得,就是:分步骤,多交流。
我是这么跟Kimi对话的:
嗨,Kimi,我遇到麻烦了。我的Obsidian软件更新插件后,有两个插件冲突了。点击标签不仅显示标签,还会打开新页面,真让人头疼。
我的需求是:第一,找出是哪两个插件冲突了;第二,把更新后的插件恢复到旧版本。Kimi AI说:“别急,我们一步步来。”
这样,我们就像在进行分步聊天,我把Kimi当成技术专家,一点点反馈问题。
然后,我把Obsidian的插件页面截图发给了Kimi,并告诉它我英文不太好,请它帮我识别哪些插件可能冲突;Kimi很快帮我分类,说有5款插件可以先关闭,不影响使用。我照做后,发现他说得对。
接下来,Kimi让我检查剩下的5款插件的设置,看有没有关于“标签点击行为”或“搜索行为”的选项,找到后关闭。但是,全是英文,我看不懂。
我又把插件的“功能设置”截图发给了Kimi,经过5次对话,Kimi告诉我,是Omnisearch插件和Floating Search插件冲突了。建议我要么卸载Floating Search,要么找到旧版本重新安装。
问题又来了,我不知道怎么找旧版本,Kimi告诉我,去GitHub搜索,它帮我找到了插件的GitHub链接。我点进去,找到“Assets”部分,下载历史版本,然后重新安装。
然后,我又遇到新问题:
下载后,不知道怎么替换?我又问Kimi,替换的流程是什么?我的Mac电脑怎么替换资源库里的新版本文件?Kimi一步步给出了详细步骤。
最后,问题解决了。整个操作过程比写出来要复杂得多,因为每一步交互都有大量交互存在。
如果你没使用过obsidian,可能会对我和Kimi之间的对话感到有点迷糊,尤其是涉及到插件和一些英文的部分,但我想强调的并不是这些细节,而是我们整个交流的思维方式。
看出来了吗?AI Agent在帮我解决系统性问题。
如果只是随便用AI搜几次,没有深入,那解决不了自己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大多数人遇到问题时,习惯搜一搜,问一问,自己再摸索一下,这是很传统的方法。
AI时代,要更进一步,真正地和智能体对话,你可以把智能体想象成一个人、一个专家,一个学者;通过一步步的交流,往往能得到更准确的答案,具备这种思维方式真的太重要了。
我再举个例子。
想想学英文这事儿,很多人觉得特别难,要花好多钱去报个线下班,或者埋头苦读厚厚的语法书,但是,有了智能体,这些麻烦事儿就都解决了。
你可以告诉智能体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平时要用到哪种类型的英文,还有自己的英语水平怎么样;然后,它就能帮你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一步步跟着来。
它还能每天给你推送适合你学习方式的练习内容,你还可以让它模拟真实的对话场景,帮你练习口语等等;这些都是智能体能帮你做到的。
当然,智能体还能教我怎么用各种软件和工具。我之前完全不会用Master GO这个UX交互软件,现在感觉自己都快赶上设计师了,这都得感谢智能体。
我之前对经济学一窍不通,怎么办?就问智能体,让它给我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我总结了两个重点:
一,进入了AI时代,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得更新,如果你能利用AI来解决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工作效率可能会大大提升;二,解决系统性问题,意味着建立了一种新的反馈机制。
因为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测的,意外总是难免的,好的意外当然好,坏的意外就要我们花时间去处理,除了对系统有直接影响,还有个心理问题:人们对坏的意外记得特别清楚。
就像我昨天一样,插件升级后出现了冲突,内心简直崩溃。好在,最后我一步步解决了问题。
这不仅仅是能力上的提升,还有一些看不到的收获。比如,我知道应该利用智能工具,我知道用AI探索新的解法等等。
好了,下次也试试看,让智能体帮你解决复杂的问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