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给下一阶段的新型储能发展拟定了大方向。
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深化新型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引导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简单来说就是,新型储能项目数量要多,产业规模扩张不能停;质量要好,技术升级、安全保障不可或缺;分布要合理,避免储能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供需矛盾要解决,从根本上解决储能项目利用率低的问题;市场竞争机制要健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蛋糕,而非不择手段的抢小蛋糕等。
一句话,目标我给你,红线我画好,怎么做是你的事儿。
下阶段发展目标
储能玩家最关心的产业生态方面,《方案》明言: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3~5 家。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当前市值超10000亿的宁德时代,超8000亿的比亚迪,超1000亿的阳光电源和亿纬锂能,以及“卷王”中车株洲所,都是未来储能生态主导型企业名额的有力竞争者。
在给储能企业挂上“胡萝卜”后,《方案》还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各大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和下阶段升级迭代的目标。
~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目标是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钠电池、液流电池、铅炭电池、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及其他技术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要么是工程化和应用技术不达标,要么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效率不足,需要根据不同技术的特异性进行针对性攻关;
~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并非是接下来这一阶段的主攻方向,提前布局就好了。
当然,配套的全生命周期多维度安全技术、高效系统集成和智能调控产品及技术等,也都需要进行同步更新。
图片来源:行家说储能
在推进储能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企业最好聚集在可再生能源富集、矿产资源充足、运输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丰富的区域。
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发展顺序上,由于全国各大区域内新型储能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存在较大差异,秉持着“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先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区域形成产业集群,再带动其它区域发展。
图片来源:一代人的使命
项目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更多,比如扩大有效需求,防止新型储能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提升新型储能的智能制造水平,与其他新质生产力产生联动,发挥“1+1>2”的作用等。
笔者认为,我国新型储能下阶段的发展目标已经很清楚了,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质生产力协调共振,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
行业猛增,痛并快乐着
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相较2022年底的870万千瓦,增长了4982万千瓦。
储能玩家数量同样猛增,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储能相关企业注册量已从2020年的0.75万家,增加到了现在的超26万家,行业竞争早已白热化。
而没有领头羊,大半储能企业又都是没时间积累人才、开拓渠道、打造技术护城河的“新兵蛋子”,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了:无休无止的“价格战”,劣币驱逐良币,行业秩序混乱。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下一阶段要培育3~5 家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的原因,有组织力的产业集群能发挥的力量,远胜于一盘散沙。
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的理由就更简单了,前几年锂价高企,各大储能企业愁云惨淡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虽然现在锂价下来了,但我国大半锂资源依赖进口,必须要有多个备选方案捏在手里,手里有剑不用和手里没剑是两码事。
2021-2024年锂价走势图
加上特定环境里,锂电池储能相较其它新型储能技术真不占优势,多元化新型储能技术匹配全方位储能应用场景才是王道。
另外,前几年储能行业爆发,市场处处是“需求”,项目建在哪里都是对的。但现在不同了,储能项目单个装机量提升,项目数量持续增长,合理布局已成为各地区绕不开的课题。
正如笔者在《“老二”宁夏储能起飞,倒逼企业健康发展》中所言,宁夏已发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储能健康发展的通知》,优化当地储能项目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宁夏宁东镇国能曙光第一储能电站(图)
至于《方案》在储能安全保障、人才培养、专利保护、拓展出口优势等方面的规定,也都是在我国各地政府、院校、机构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做出的必要延伸。
笔者认为,《方案》已经给我国下一阶段新型储能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能做成怎么样,就要看各地政府和企业的本事了。
不拼价格,只拼价值
行业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3亿千瓦,市场前景巨大,压力也不小。
“我们不拼价格,要拼价值。能源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一旦整个行业被打上‘低价低质’的标签,那就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宁德时代掌舵人曾毓群说。
笔者认为,曾总的看法与《方案》不谋而合,接下来“卷”价格是没钱途的,高质量将成为储能玩家的必选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