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好多巧合,细想难以捉摸!
清朝是中华大地上帝国时代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是由山海关外的女真人,即满州人建立的。所以也称满清。如果从努尔哈赤在关外建立后金时(1616年)算起,到1912年辛亥革命清朝灭亡,满清一共经历了296年。在这296年之中,满清人最害怕的就是两个汉人,他们都姓袁。前一个姓袁的间接杀死了后金的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后一个姓袁的把满清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赶下了台,结束了满清在中国的统治。
这真是有点玄妙,两个姓袁的,一个掐头,一个去尾,简直就是满清人的噩梦。这两个人就是明崇祯年间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和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
这两个人都是能人,但都是功过是非颇受争议的人。关于他们个人的评价,我将在以后专门做专题来论述。今天我们只讲他们是怎么成为满清的噩梦的。
先讲袁崇焕和努尔哈赤。
蓟辽督师袁崇焕击败并致死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时候,仅仅是一名正五品的小官,还是火线提拔的。当时他的官职是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兼小小的宁远道。
不久之前,满怀一腔报国热情的小干部袁崇焕来到辽东前线,投在了主管辽东事务的兵部尚书孙承宗的门下。孙承宗接受了袁崇焕关于平辽的正确建议——主守、后战。
袁崇焕深刻地认识到明朝军队与后金军队之间的差别。后金军善于骑射,长于野战争锋。明朝军队善于防守,长于火器。所以袁崇焕提出明确的措施,在山海关外依次修建坚城卫所,移驻军民,凭坚城,用利炮,先守后攻,像牢笼一样,一步步蚕食挤压后金的生存空间,最后一举解决辽东之患。
孙承宗是个明白人,迅速委任袁崇焕建造城池,实施部署。很短的时间,山海关外从宁远城(今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县)到锦州,再到山海关的一条历史上著名的宁锦防线迅速建成。努尔哈赤的后金几年不敢出动。正当胜利的曙光初现的时候,朝廷上阉党得势,属于东林党的孙承宗遭受打击,被迫离职。新上任的兵部尚书高第彻底放弃了山海关以东,要求关外的军民全部撤回山海关内。
眼看着几年来付出的心血要付之东流,辽东大地将永落敌手,人微言轻仅仅拥有一座小小的宁远城的袁崇焕做出了他人生中一次最重要的决定——违抗命令、坚守孤城。他给兵部的回复是:“我是宁远道,守土有责,不会后撤。”
本人曾经亲身探看过宁远古城。站在那并不算高大,但十分厚重的城墙之下,我似乎听到了努尔哈赤的后金军的人喊马嘶,也听到了袁崇焕率领的宁远孤城当中的明军将士的炮闪雷鸣。那是何等的惨烈,那是何等的悲壮。这分明是袁崇焕用自己一个人的勇气和信心在抵抗努尔哈赤带来的后金国的全部数万铁骑。
炮弹击中之处,后金军人仰马翻,尸横遍野,我分明看到了被炮弹击中的黄罗伞盖,我分明听见了后金军兵的嚎哭声,我分明看到了后金军兵保护着黄罗伞盖慌乱地逃奔而去。在那黄罗伞盖之下的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后金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被击败了,败在了一座他根本看不上眼的小小的宁远城之下,败在了一个在这之前名不见经传,他都不知姓名的宁远道袁崇焕手下。这是自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努尔哈赤最大的一次惨败,也是一次总退却。七个月之后,努尔哈赤金创迸发,死在了后金盛京(今沈阳)。
清人的史料当中对努尔哈赤的死因是这样描述的——身患毒疽。但被清人改得面目全非的清修《明史》当中清楚地记载宁远城下黄罗伞盖被炮击,随后后金军大败。七个月后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治而亡。那毒疽分明就是炮伤。而导致这位一生烧杀抢掠,令明朝军民闻之胆寒的后金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死亡的对手就是那位当时还默默无闻,后来威震辽东的袁崇焕。
可惜袁崇焕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被千刀万剐了,残害他的人就是他一直要千方百计忠心耿耿保护的大明君民,不明真相的北京城百姓还纷纷出钱买他的肉吃,冤动天地。
袁崇焕虽然死了,但他所打造的宁锦防线直到明朝灭亡,满清也未跨过一步。最后还是吴三桂这个卖国贼打开山海关,把满清引入关内,宁锦防线才不复存在。可以说对满清而言,袁崇焕就是一个噩梦。
姓袁的是满清人的噩梦,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因为最后结束满清在华夏统治的人还是个姓袁的,他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
袁世凯,汉族,河南项城人。脑袋大,脖子粗,既不是大款,也不是伙夫。那个大脑袋里装得满满的都是阴谋诡计。
因缘际会,在慈禧当政时袁世凯被委以重任——编练新军。从此天津小站成了袁世凯人生的转折点。在那里他训练出了一支全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德国教官的先进理念和全世界最先进武器,加上袁世凯赏罚分明的治军手段,这支军队成了袁世凯的嫡系,之后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多名领袖都出自天津小站,他们都是袁世凯的手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之时,慌作一团的清廷想起了袁世凯,这时的袁世凯已经被解除了军权,赋闲在河南老家,无事只好钓鱼。
1908年,光绪帝死,慈禧太后在把三岁的溥仪扶上皇帝宝座后的第二天,也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新皇帝还尿炕呢,于是慈禧太后的亲族叶赫那拉·静芬——隆裕太后垂帘听政。可是她可没有慈禧的手段,此时清廷的实权掌握在以摄政王载沣(溥仪的亲爹)为首的内阁的手里。内阁都是所谓的少壮派,其实是一些不学无术的满清皇族。他们排挤袁世凯,打击汉人大臣。袁世凯差点丢了性命。
但是当武昌起义的烽火就快要燃遍全国时,载沣他们又想起了袁世凯,因为只有袁世凯能指挥得了新军,而目前清朝全国能用能打的军队也只有袁世凯的新军。八旗绿营都是些纨绔子弟,吃空饷、抽大烟还在行,打仗门儿都没有。无奈之下内阁再次启用袁世凯,命令其南下平叛。
袁世凯重新出山了,可是他却并不真心想要平叛。部队行进缓慢,袁世凯不断和革命党孙中山秘密联络,谈判讲条件。袁世凯不傻。熟读史书、通晓人情的袁世凯太知道实心眼会有什么下场了。现在的清廷之所以启用他就是因为他有用,一旦他平灭了南方的革命,还会再次被卸磨杀驴,这次他可能就不见得能保全性命了。
再者,当时的中国,唯一能打,战斗实力最强的就是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包括孙中山的所谓起义军也不是对手,孙中山起义多次都是顶多上千人的队伍。这次武昌起义也是武昌新军自己的义举,孙中山当时并不知情,还在美国檀香山筹款预备下一次起义呢,起义成功的消息也是从报纸上得到的。就是因为孙文的名声大,所以武昌起义的军人才延请孙中山来主持大局,孙中山也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可以说孙中山手下根本没有正式的军队。当时全国其他地区虽也编练新军,但战斗力和装备都远远不如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可以说如果袁世凯想要进攻孙中山,那么革命的火种肯定会很快被扑灭。
这一点孙中山心里也一清二楚。所以袁世凯和孙中山经过几轮交涉最终达成一致,孙中山让出民国大总统的职位,条件是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协议达成,袁世凯即刻回师北京。于是紫禁城中上演了一幕所谓凶狠的袁大头逼迫孤儿寡母的闹剧。溥仪的爸爸摄政王载沣无力回天。六岁的溥仪终生难忘那个大脑袋,你太坏了,把朕都吓尿了。
对满清逊帝溥仪来说,袁世凯是个噩梦。
对整个满清帝国来说,这两个姓袁的都是噩梦。当初怎么就没想明白,太祖就是败在那个袁崇焕的手里,干嘛现在非得用另一个姓袁的。哎,后悔也来不及了,满清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其实这仅仅是个巧合,历史就是这样,各种各样的偶然。但历史也有自己的规律,共和的车轮一定会碾碎帝制的专政。满清的噩梦最终会变成中华各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