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种情况:

明明已经吃的很饱了,但还是很想吃东西。

经常控制不住吃远超正常量的食物。

吃完这些东西后,还会产生很强的负罪感,但下次还是会继续吃……

这到底是是太嘴馋?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呢?

暴食症:一种被忽视的心理疾病

暴食症,也称为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在短时间内会摄入大量食物,直到感到极度饱胀或不适为止。暴食后,患者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负罪感、羞愧感和自责感,甚至可能出现自我惩罚的行为。患有暴食症的人,通常会有以下这些症状表现:

1.失控的进食行为

暴食症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这种暴食并非简单的吃多,而是一种失去控制的状态。患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食量远远超过正常的饱腹感。例如,他们可能会在一个小时内吃下相当于平常人一整天甚至更多的食物量。这种进食速度很快,几乎是狼吞虎咽,而且通常在独处时进行,因为患者可能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2.进食后的痛苦与自责

暴食之后,患者并不会体验到满足感,相反,他们会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食行为是不正常的,但在暴食那一刻却无法克制自己。这种心理上的折磨就像一把锐利的剑,不断刺痛着他们的内心。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体重增加、身体形象变化产生极度的担忧,同时也为自己的行为失控而感到懊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生理上的连锁反应

长期的暴食行为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体重的显著增加,这可能导致肥胖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上升。暴食还会对消化系统造成巨大负担,引起胃痛、胃胀、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等问题。此外,由于频繁过度进食,患者的口腔健康也可能受到影响,比如龋齿、牙龈问题等。

暴食症背后复杂的心理机制

1.情绪的避风港

许多暴食症患者将食物作为应对负面情绪的方式。在生活中遇到压力、焦虑、抑郁、孤独等情绪时,他们通过吃东西来寻求暂时的安慰。就像在狂风暴雨中寻找一个可以躲避的港湾,食物成为了他们缓解情绪的唯一出口。例如,一位在工作中面临巨大压力的上班族,可能在下班后通过大量进食来缓解一天的紧张情绪。

2.自我认知的扭曲

低自尊和对自身形象的负面认知也是暴食症的重要心理因素。患者往往对自己有着过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期望,当无法达到这些标准时,他们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而暴食成为了他们惩罚自己的一种方式,同时又因为体重增加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身体形象的不满,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比如,一个对自己身材有严格要求的人,在一次体重增加后开始暴食,然后因为暴食导致体重更重,更加厌恶自己。

3.童年经历的影响

童年时期的创伤或不良经历也可能埋下暴食症的种子。例如,一些患者在童年可能经历过被忽视、虐待或者家庭环境不稳定等情况。食物在那个时候可能是他们唯一能控制和获得满足感的东西,这种早期的经历会在潜意识里影响他们成年后的行为模式。

如果您有出现难以控制的暴饮暴食情况,就要尽早寻求精神科和心理科医生的专业帮助。医生会通过症状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精神心理评估等检查来诊断是否为“暴食症”。即便是确诊了,也不必过于担忧,只要及时规范治疗,通常情况下,是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