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总是频繁眨眼睛、嗅鼻子,摇头耸肩扮鬼脸,还时不时的发出“吭吭”声,每次说他,他都说自己是无意识的,自己也不想这样……”在发育行为科姜志华主任的诊室,一位家长正和她诉说孩子的表现。

诊室案例

妈妈自述:晓晓(化名)今年12岁,从2年前开始,他总是不自觉地频繁眨眼睛。刚开始家里人都觉得是孩子小,调皮才做出一些小动作。但后来,他眨眼的症状越来越频繁,还经常控制不住对同学恶语相向,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孩子也因为这些“小毛病”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于是带着孩子来我院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主任在详细了解了晓晓的具体情况后,为晓晓做了全面的检查,最确诊为中度抽动障碍,也就是抽动症。

针对晓晓的实际情况,姜主任制定了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01中药口服

姜主任说抽动症属于小儿情志疾病,患儿发病前往往有情志、精神方面的变化,有些孩子是胆小、受到惊吓,肝失舒泄,肝郁不舒而致肝风动诱发了此病。对症下药予以中药汤剂进行调治,有助于疏肝健脾,滋阴降火、化痰醒脑。从而有效改善患儿脑部血液循环,提高大脑机能,对儿童抽动症、多动症等,均有良好疗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心理治疗

该病对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有些孩子在抽动控制后仍不能适应社会。所以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当注意心理的治疗。同时帮助患儿家长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减轻担心和焦虑。

03饮食调理

均衡营养,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孩子摄入含有咖啡因、添加剂等刺激性物质的食品和饮料。增加水分摄入,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经过3个月的治疗,晓晓的抽动症状明显好转,不再频繁眨眼,嗅鼻子,脾气也有所改善。目前状况良好,家长总算松了口气。发育行为科姜主任表示,如果患儿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治疗,常会伴有注意缺陷、强迫、学习障碍或者是其他的品行方面的问题。

那么针对患儿出现的这些症状,家长能做些什么呢?姜主任提醒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01正确对待,多予鼓励

避免采用责骂、指责、反复强调等方式对待孩子出现的抽动,这样会强化孩子的抽动表现。当孩子有了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孩子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学习中,家长也要减少对孩子的压力,避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作息规律,劳逸结合

让孩子尽量晚上10点休息,保证每天8-9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减少手机、电脑、电视的使用时间,避免观看惊悚、恐怖、紧张刺激的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

04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家长应注意荤素搭配,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辛辣、油炸、甜腻的食物,不喝碳酸饮料,不吃发物(公鸡、鲫鱼、老鹅、羊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避免感冒,增强体质

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使孩子情绪放松,增强体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做好孩子的保暖措施,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导致病情反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复旦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温馨提示:要时刻重视孩子的精神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睡眠及情绪,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一旦发现孩子有清嗓子、眨眼睛、吸鼻子、努嘴等症状,同时伴有睡眠不稳、脾气暴躁、胆小易惊等表现,都建议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治疗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