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下面这两个孩子,你觉得哪个会更受欢迎、更成功呢?
肯定很多妈妈都会觉得,当然是听话懂事的 A 宝宝啊!我家孩子要是这样,做梦都要笑醒了。
真的是这样吗?樱桃小丸子的班上,也做了个“我喜欢的好朋友”的投票。
像 A 宝宝一样的听老师话、成绩好、总想做个好孩子的丸尾同学,几乎没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可像 B 宝宝一样,发型独特、有点总觉得自己完美的小自恋,唯一的烦恼就是字不好看的花轮同学,却很受大家欢迎。
想想咱们上学时候,也喜欢和那些有趣的孩子交朋友,而总是偷偷嫌弃老师们喜欢的“报告精”啊。为什么当了家长后的我们,却总想把孩子往丸尾的方向培养呢?
不信?假如老师的评语这么写道:“孩子成绩很好、全优,班长当得非常负责,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会努力的做好一切!”你说你是不是会乐开花?!
我们总觉得,谁家要有个听话懂事不让大人操心的乖孩子,简直就是开了大奖的人生赢家。但如果成为“乖孩子”,代价是每时每刻都在紧张别人的看法、不开心也没有朋友,你还会觉得这是件好事吗?还会觉得,这样的“好人缘”是成功的吗?
最近天才少女蒋方舟,这个集乖巧、优秀、成功于一身的“别人家的小孩”登台发声了:这样的“好性格”是自己 28 年来最大的“弱点”,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一点都不快乐!
从她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大人眼中“乖小孩”真实的另一面:处处小心翼翼、以他人感受为先,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但一味的迎合讨好,换来的却是被人一再孤立——因为这样的失去自我的“讨好”,和任何人都无法建立真实的关系。
这样的性格,甚至影响到了她后来的恋爱关系。蒋方舟说:
“有一次,男朋友因为一件事情,打电话过来质问。其实我已经很讨厌他了,但我还是不停地道歉。但这份道歉,可能在对方那里就显得很敷衍,他一连打了十几个电话,后来看到他的电话,我就发抖。不知道该怎么应付,只是不停地说不好意思,我错了。”
她曾经因此感觉整个世界观都坍塌了,这种濒临崩坏的心态困扰了她很久。把自己和人群隔离一年后,她才发现问题的根本:“自己总是迎合别人的期待,做什么事都会紧张别人的看法”、“对别人没有底线和原则,自己的不愉快不敢表现出来”。
幸运的是,蒋方舟还有逃离生活、反省觉悟的机会。但还有更多“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会因为这样的性格让自己越活越憋屈、越活越拧巴,成为各种关系中的牺牲者和受害者。
去年《演说家》的舞台上,就曾来过这样一位美女导演。
11 岁的一个晚上,被家暴的妈妈变成了施暴者,把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加倍的发泄在女儿身上。在充斥着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年幼的黄莉每天的日子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样的环境下,她变成了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成年后她逃离了噩梦般的原生家庭,以为自己终于有了个光明的未来。却突然发现:
“在后来所有的亲密关系当中,我也只会一种相处的模式,就是隐忍和牺牲。可是一味的隐忍和牺牲,并没有换来爱和尊重,而是变本加厉的索取和伤害。”
当时演讲台上的黄莉已经 38 岁,这个外人看来风光无限、才貌双全的美女导演,却因为讨好型人格情路崎岖、还是单身。
我们身边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
越是小时候乖巧听话的小孩,长大后在自我这件事上越迷茫;反而那些小时候调皮难管的孩子,更懂得怎么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们眼中的“模范孩子”、“乖孩子”,是怎么出现了这么反差的局面的?
想一想,“你要乖,这样妈妈再怎么辛苦都是值得的”、“你再这么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噢!”这样的话,是不是在每个家庭都经常出现?
对于孩子来说,“不听话”意味着“不要你”;“表现好”才对得起“爸爸妈妈的辛苦”。亲子关系变成了一种背负压力和代价的交换,他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因为觉得:有一点点做的不好,自己就是罪人。
另外在有些时候,我们也在有意无意的教孩子去“讨好”别人:“背一首唐诗给叔叔阿姨听,你最棒了!”、“在幼儿园一定要乖乖听老师的话,不然老师不喜欢你了。”
这些靠父母引导一开始就尝到了甜头,“社交早熟”的孩子又怎么能独立发现自我边界、肯定自己?
越成长,他们越难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除了迎合讨好,他们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讨好型人格”对于孩子的一生,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响?在知乎一篇讨论“讨好型人格”文章中,很多“长大了的孩子”这么现身说法——当讨好成为一种瘾,讨好会纠结的要死,不讨好更会空虚到想死。
@知乎网友“㪫苼”
努力去讨好别人,却没精力做好自己;在外人面前装完美,把兜不住的情绪和负能量爆发在最亲的人面前,人生也变得一团糟。
@知乎网友 “田圣璇”
没有底线和原则的妥协退让,换来的往往是更多的失去。
这样的“好孩子”到底是哪里错了呢?
“好孩子”、“乖孩子”都没有错,但把“好”和“乖”定义为剥夺孩子自我意识的顺从,就相当于一点点摧毁他内心独立强大的基础。
太乖太懂事的背后,可能是孩子在做自我牺牲甚至自我遗忘,到最后成为一个“表演型”的人,一个靠讨好别人来换取别人喜欢的人。
他人的肯定很重要,但即使得不到任何夸奖和关注也有自己愿意努力的事也很重要。
在教孩子如何与世界相处的时候、想让孩子赢得大家喜欢的时候,也要引导孩子如何与自我相处,引导他建立强大的内心、去热爱这个世界。
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明白:他们不需要去靠伪装和表演去取悦任何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小明星”,他们永远是父母的宝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