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发布“国际计算机与信息素养研究第三轮(ICILS 2023)”结果报告——《数字素养的国际视角——ICILS 2023的结果》。
ICILS是目前唯一专注于数字素养教育的国际大规模评估项目,它提供了可用于监测学生数字素养成绩随时间变化的指标。2013年第一轮ICILS主要测评了学生的计算机与信息素养(CIL),2018年第二轮ICILS除了CIL外,还增加了可选的计算思维(CT)测评。
2023年在前两轮基础上,还收集了与学生在校内外数字素养学习相关的背景因素相关的大量目标数据。ICILS支持各国就如何最好地为学生在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时代的生活做好准备做出明智的决定。
ICILS 2023包括来自全球35个教育系统的13万多名8年级学生和6万多名教师的高质量数据。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为最低,四级为最高。
2023年测评的一些主要结果如下:
1.在2013年至2023年的ICILS周期中,全球ICILS成绩呈现下降趋势。在参加ICILS 2013和ICILS 2023的教育系统中,没有一个教育系统在从上一轮到下一轮的过程中,CIL平均成绩有所提高。
2.从各教育系统的平均水平来看,略多于一半学生的CIL水平低于2级熟练程度——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水平。
平均而言,24%的学生的CIL熟练程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低于1级),27%的学生处于基础水平(即1级)。这两个级别的学生都无法自主使用计算机,只能在直接指导下在计算机上执行最常规的任务。
平均有34%的学生达到了CIL二级熟练程度。该水平表明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这可被认为是CIL发展中的关键学习门槛。
在参与2013年和2023年ICILS周期的教育系统中,没有一个教育系统取得统计上的达到2级或以上水平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
3.女性学生在CIL中的表现优于男性学生。这是各教育系统一致的发现。
在28个参与教育系统中,女性学生的成绩在统计上显著高于男性。尽管如此,男女学生的一般ICT自我效能感并无差异。
4.平均而言,在参与教育系统中,三分之二的学生的CT熟练程度达到2级或更高。这些学生至少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计划并实施基于计算机的解决方案。
平均37%的学生的CT处于2级水平,并参与结构化问题解决。平均23%的学生处于3级水平,可以规划和执行问题解决方案,通过模拟理解数据,并遵循代码序列中发生的事情,而不一定需要看到显示的即时输出。
平均6%的学生达到4级熟练程度,能够以精确的方式制定和构建优雅、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5.男性学生的平均CT成绩优于女性学生。不过差别很小,只有在6个参与的教育系统中,男生的表现优于女生,在其他参与教育系统中没有显著差异。
6.数字鸿沟仍然是影响CIL和CT成绩的主要因素。在所有参与教育系统中,来自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学生的CIL和CT平均成绩更高。
在大多数参与教育系统中,能够在家使用电脑做作业的学生,以及经历较少互联网中断的学生,其CIL和CT平均成绩更高。
7.学生在上学期间使用ICT设备的最常见原因与学校无关。平均75%的学生在校内外使用ICT,用于与学校无关的目的。
8.效率软件工具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创新性数字资源。与之前ICILS周期关于课堂中ICT资源使用类似,学生报告最常使用效率软件,如文字处理器、演示软件和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源。这些也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最常使用的ICT工具类型。
9.学生们反映他们在校外学习互联网相关主题的频率比在校内更高。
平均而言,有更高比例的学生认为他们在校外而不是在校内学习诸如使用互联网查找信息和判断信息是否为骗局等问题。
CIL和CT在参与教育系统的课程得到很好体现,但据报道,CIL和CT的教学通常仅在中学阶段是强制性的,并且与其他学习领域相比,对这些领域技能的评估期望通常不那么明确。
10.学校校长对生成人工智能工具给学生带来的潜在威胁和好处有着复杂的看法。
在12个教育系统中开展了关于在学校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校长可选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的校长都担心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鼓励学生提交不是自己原创的作业,可能用误导信息混淆学生,或者可能导致学生依赖工具而不是自学。
超过一半的学生所在学校的校长相信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改善学生的学习。
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所在学校的校长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帮助学生培养更大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所在学校的校长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将使教师更容易计划课程和创建学习资源。
资料来源:
Julian Fraillon(2024).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Digital Literacy: Results from ICILS 2023. https://www.iea.nl/publications/icils-2023-international-report
[本文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成果,由“教育国际前沿课题组”(IFRGE)成员整理,课题组负责人张永军,编辑刘强。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从官网下载该文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