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体检的普及,很多疾病得以在早期发现,但也有些体检结果让大家倍感陌生,如“脾脏钙化”

体检报告里发现这个不熟悉的诊断名称,有的人可能会大为紧张,也有的人不以为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它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脾脏钙化的原因有很多,如感染、外伤、肿瘤或仅仅因为年龄增加。脾脏是一个免疫器官,主要的功能就是保护人体免受微生物感染,当然也有自身修复的能力,在与感染、创伤等不利因素的斗争中,会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往往表现为钙化。

所以,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脾钙化背后隐藏的疾病,而非仅仅是脾钙化这一表象。

感染是最常见的“凶手”

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类原因,细菌如结核、寄生虫如血吸虫亦或是其他病原体,多见于过去卫生条件差的时候,它们往往会在侵袭了其他脏器(肺或肝)后经过血液循环存留在脾脏“为非作歹”,或者少数情况下直接就到达脾脏,脾与它们“交战”后所留下的痕迹多发展为钙化灶。

多数情况下,此类疾病引起的症状明显,一般人早就到医院诊治了,只是后期体检或复查的时候,可能又发现了脾钙化。但有些时候,感染的症状并不明显,只是发现了脾脏钙化,这时候需要及早就医,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人体自身是有修复能力的,其他原因如脾脏外伤愈合后的修复也可表现为钙化。例如,脾脏囊肿经年累月的发展也可以出现钙化,亦有病例报道脾外伤多年后出现囊性改变伴钙化而引起腹部不适者;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脾脏也有可能出现钙化;少见的脾血管瘤经过一段时间生长也会有同样的表现。

影像学检查发现“元凶”

很多情况下脾脏钙化只是一个结果,本身对身体健康没太大影响,真正要关注的是通过脾脏钙化是否能发现潜在的、危害大的疾病。

一般来说,根据影像学检查大致能找出一些线索,B超检查结果提示有疑问时,可进一步做CT查看。

结核播散所致的钙化可表现为弥漫分布在脾脏上的钙化点;寄生虫引起的则可能在其中发现虫卵,甚至可以同时检查肺、肝脏等器官有无相应病变;囊肿可表现为囊壁的环形钙化斑块,肿瘤也会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病因,区别对待

如果影像学提示为病原体感染,可以进一步明确是既往感染遗留的,还是目前存在而没有被发现的。

通过回顾自己是否有过感染细菌或寄生虫的病史,结合自身平时有没有长期低热、咳嗽或是其他症状,再根据医生建议做生化或病原学等相关检查,一般可找到原因。

既往感染的已治愈者无需处理,若处于感染活动期则需寻求医生,医生根据病情予相应的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

1、病原体感染:如果影像学提示为病原体感染,可以进一步明确是既往感染遗留的,还是目前存在而没有被发现的。通过回顾自己是否有过感染细菌或寄生虫的病史,结合自身平时有没有长期低热、咳嗽或是其他症状,再根据医生建议做生化或病原学等相关检查,一般可找到原因。既往感染的已治愈者无需处理,若处于感染活动期则需寻求医生,医生根据病情予相应的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

2、肿瘤钙化:若考虑为肿瘤钙化,大家也不必忧虑,脾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只要不引起明显症状,定期复查即可;若是发现肿瘤生长迅速、病情进展,则及早就医。

3、全身性疾病:少数有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疾病可波及脾脏,此时往往原发病是主要矛盾,脾脏是继发性改变,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作者:新华医院普外科 施宝民

审核:新华医院普外科 龚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