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也是英雄母亲的儿子,他的名字写在满门忠烈的英雄谱上。他坚决听党的话,听父亲的话,到农村上“劳动大学”。他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一个英雄,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
一、少年坎坷
毛岸英,湖南湘潭人,本名远仁,字岸英。1922年10月24日生于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按照韶山毛氏家族的族谱,岸英属“远”字辈,毛泽东为其取名,字“远仁”,是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出生后,他随父母到过上海、广州、武汉。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逮捕入狱,8岁的他也被关进牢房。随后,他被保释出狱,翌年被外祖母、舅妈带到上海交给毛泽民。
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组织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前往上海,被送到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
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和弟弟被称为“红色牧师”的董健吾领回家中,但是在生活困难时,董的原配妻子对他们的态度变坏。据毛岸英讲,兄弟俩曾一度流落街头。
无处栖身无食果腹的岸英带着弟弟住在一座破庙里。母亲的惨死,父亲又不知在何方,兄弟俩为了生存,只好当靠当报童,捡破烂,卖油条,推板车来赚取一点钱,以换一点食物充饥,这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吃上餐没下餐。
话说有一天,毛岸青走到一根电线杆旁,看到地上有一小截粉笔,就捡起来在电线杆上写下:打倒帝国主义!恰巧被一个特务碰见,这个狠心的家伙操起铁钳向岸青头部猛击。小岸青当即头破血流,昏倒在地,导致两耳变聋,大脑受损,落下终身残疾。毛岸英又担当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兄弟俩仍坚持3个月不吃早餐,买了一本《小学生词典》学习。这种流浪生活达5年之久。解放后,毛岸英在看电影《三毛流浪记》时激动地说:那时我和岸青在上海的流浪生活和三毛相比,除了偷和给资本家做干儿子外,其他几乎都经历过。
1936年,董健吾托东北军将领李杜将两兄弟送往欧洲,随后到莫斯科入国际儿童院。
可以这么说,毛岸英少年极苦。不只是他,和他同一时代的革命子女,大都如此。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这些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顾大家,才有了今天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二、异国扬名
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应了一句话:父亲英雄儿好汉。在国际儿童院,他学习认真,不久便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1939年加入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主动请缨。不久,他找到苏联总政治部副主任,被批准去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时,他获中尉军衔,并加入联共(布),后来回国转为中共党员。后来,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校期间曾到红军中担任过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
按现在来说,这孩子名牌军事学院毕业,又是青年军官,那非得狂得了不得,不得了!但毛岸英不是这样,他是千方百计磨炼自己,他知道只有实践出真知,在办公室只能出一些纸上谈兵的蠢才。
毛岸英这样的青年人,好学习好钻研,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试问:这样的人才,谁不喜欢呢?所以他很快脱颖而出。
1941年1月,他随苏共派往延安的医生一同乘飞机回国。临行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了一支手枪。
三、劳动大学
据吴满有的大儿子回忆,毛岸英是在初春时来到吴满有家的。毛泽东让毛岸英脱下西装,穿上了父亲打过补丁的旧灰布衣裤,十足的农民打扮。在贺清华、周西林等同志的带领下,毛岸英自带行李、口粮和种子,步行了几十里路来到了吴家枣园。
在跟吴满有拜师务农的日子,毛岸英学会了开荒、铺场、碾场、扬场等农活。他肯吃苦、卖力气;善学习,明道理;赴上活忙,从不偷懒;遇事总是多思多问从学,当学生有学生样。
他一个月回一次延安。在学习劳动期间,衣服破了自己缝,扣子掉了自己缀,还学烧火做饭,焖黄米干饭,炒酸菜粉条,蒸米饭馏馍馍,什么都干。
从吴家枣园回来,毛泽东还特意让毛岸英把手伸出来,当他看见儿子手上的血泡,毛泽东说:农民手上有老茧,你手上却有血泡,说明你还没学好,等手上老茧厚了,才能说你在‘劳动大学’毕业了。
从此,毛岸英在学习劳动上更加努力,直到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时才离开。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田志芳回忆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来了一个新同志,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干净的蓝布军装,显得精干。他猛然看过去,寻思有点面熟,但就是想不起来。
后来,吃过晚饭,他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散步,这时他就看到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他定睛一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
通过打听才知道,这是毛岸英,毛主席的儿子。
四、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年轻的共和国刚成立八个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与全世界最强大的敌人美国军队作战。10月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婚燕尔的毛岸英主动请缨入朝参战。当许多人都出来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时,毛泽东的回答却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毛岸英,可以说非常不容易,少年的苦,青年的累,他都尝过,但是毛泽东认为他还不行,还要磨炼一下。比如下地和农民一起劳动,上战场与战士一块战斗,原因无他,只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这掷地有声的回答,时隔70年仍然犹言在耳,抗美援朝之所以取得胜利,与毛泽东是分不开的!
10月19日,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入朝后,他担任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位于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发报频繁,美军据此认为这里有志愿军的重要机关,遂派飞机前往轰炸。
4架野马式战斗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毛泽东得知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儿子牺牲了,能不心疼吗?但,这就是战争,都怕死,还怎么保家卫国,毛泽东为中华民族做出了榜样。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才涌现出英雄连、冰雕连、战斗英雄、一级功臣等等。
拿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可能都是一个,家里都舍不得上边疆,但是你不上,我不上,他不上,国土谁来守卫?所以陈祥容、祁发宝、陈红军、王焯冉、肖思远,永远是青年的榜样,更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所以毛泽东思想永远不过时,正因为有他,我们才不惧怕任何敌人,中华民族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如邓小平所言:毛泽东——一个改变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一个战争来临之际从容送子参军的人,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五、深藏的爱
1959年,毛泽东终于回到故乡。在失去了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的故乡,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为有牺牲多壮志”,“牺牲”两个字写得多么豪迈,那一刻心里就有多痛!
伟人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是为了中华民族,他必须做出一些牺牲,这些牺牲直击现代人的痛点!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泽东逝世隔了26年,这26年里,主席在北京的住处,至少搬了5次,他是怎样瞒过所有的工作人员,没有让任何人经手这些衣物的?
一个老父亲对离去孩子的思念,默默地压在衣柜底下,近半个世纪。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老年丧子的父亲,独自一个人,把孩子留在家里的衣物一件一件地叠好,收起,放到衣柜深处。这每个夜晚,就是悲伤来临的时候。
我们难以想象,他如每一位失去孩子的父亲一样,把这些衣物,一件一件拿出来,轻轻抚摸。他能不想儿子回来吗?能不掉眼泪吗?而这内心的伤口,他拒绝任何人分担,禁止任何人触碰的。
这就是毛泽东对儿子的爱,深藏不露,但却教为人父母者感动!甚至跨越了时空,在人们心底久久回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