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化彭允好
正直,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传统美德。儒家五经之一的诗经《小雅·小明》篇云“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意在劝诫君子:不要贪图安逸享乐,应当以恭敬严谨忠诚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职守,爱好正直的品德、亲近正直的贤者,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非常多的好福气。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是,人活世上,需要具有正直的品格。那些不正直的人,即使苟且活着,也只是暂时幸免于灾祸。
《论语正义》云:直者,诚也。诚者,内不自欺,外不欺人。天地以至诚生养万物,日月星辰,各安其位;风雨雷电,各守所责;春种秋收,四时有序;昼夜更迭,循环不息。自然界各物种能够生存在天地之间,都是倚赖天地的正直无私,至真至诚。如果天地失诚,则日月失明,风云失色,阴阳失调,四时失序,自然界所有生物都将失去生存基础。由此可见,真诚正直的可贵。
正直,是人立身于世的基本道德和品格,更是培养“浩然之气”的基础和前提。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人不正直,就会轻易丢掉做人的原则;人不正直,就会轻易丧失做事的底线。近代法律史学家程树德说:“圣人教人以为人之道,惟正直得全其生,亦即‘率性谓道’之理。”
关帝在《降笔真经》中说:“吾是汉关圣帝,敕谕大众听闻:世上不齐等事,全凭一点真心。正直光明不屈,死生顺逆当分。”“直心直受真福,巧计巧来祸因。有过昭如日月,无私天地同群。”
正直忠义,光明磊落,是关帝伟岸人格中最为耀眼夺目,为世人所敬重尊崇的道德品行。自古及今,千百年来,无数忠臣义士都是从敬仰崇拜关帝,汲取到自身所需的正能量,从而奋发有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明弘治朝首辅大臣徐溥在《顺天金山口勅修关公庙记》中说:“则其忠义之所愤激,刚大之所充塞,此心此气,虽死犹生,宜其极六合而无间,历百世而弥光。”
明朝末年,苏州府太仓人张采(字受先),秉性正直,嫉恶如仇。崇祯二年(1629年),他在任江西抚州府临川知县时,摧强扶弱,惩治恶霸,解民疾苦,受到人们的爱戴。次年秋,他因病乞假回乡,人民泣送载道。
崇祯十七年五月,福王朱由菘在南京建立政权,史称南明。张采担任礼部仪制司主事,又升员外郎。不久,张采因病乞假回乡。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元旦,张采梦见关帝送来一块匾额,上有“乾坤正气”四个大字。张采不解其意。
同年五月,清兵渡过长江,福王出逃,南京陷落。一帮对张采怀恨在心的歹徒趁时局混乱,将张采劫持到城隍庙,用大锤等凶器残忍折磨张采。张采血肉模糊,歹徒以为张采死了,便命人将张采抛尸野外。
歹徒经过关帝庙时,张采尸身突然非常沉重,任歹徒如何搬抬也无济于事。一群歹徒赶来想要砍下张采的头颅。这时从关帝庙里出来一个相貌怪异的僧人,将张采挟在腋下飞奔而去。僧人将张采放在关帝庙一块匾额上,匾额上四个大字正是“乾坤正气”。
在僧人和众义士的齐力救治下,张采得以康复。而劫持张采的歹徒,第二年也被全部捉拿到,一并斩于市。张采与陈子龙一起在浙江嘉善水月庵隐居避世。留有著作《太仓州志》、《知畏堂集》等。
正直,是做人的脊梁,是天地的正气。宋代清官包拯有诗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行得端,走得正,坐得直,俯仰无愧天地,举止无愧良知。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一个人,内心坦荡正直,行为光明磊落,就不用担忧邪物的骚扰,因为人有正气,邪鬼邪神都会敬而远之,不敢靠近。反而那些存心诡诈奸刁,一味欺瞒哄骗的人,必然会累积恶习,朝着邪恶的方向越陷越深,即使短时间内侥幸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也必然难以逃脱天灾天谴的惩处,这就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
编辑:李顺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