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近日,一份介绍多人简历的文章引起国内科技界关注。该文章声称在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习的16岁中学生何某,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正高级负责人以及总工程师”,并成为“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研究员、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简历中还写道:何某完成气动挤压工程方案设计(航天航空类)发表过几篇国家级期刊论文,设计了“探索一号”系列运载火箭方案……

文章还提到身份为“副高级”“副负责人”“工程师”的李某某、谭某某等人的资料,两人只有15岁,此外还有两名年仅16岁的“处长”,其中一个人的介绍是,现任广州市第六中学外联部秘书处处长,长风模联社团学术总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政宣处处长。

看到这些简历,一些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这又是别人家的“牛娃”,优秀到“逆天”,再回头看看自家的“普娃”,总有打一顿的冲动。对此,我们要劝劝家长们,先别急着羡慕和焦虑。因为这些“高大上”的简历,看起来并不那么真实。

十五六岁的年纪,还都是中学生,结果一个个头衔不小,也不少。工程师、正高副高,虽说没有严格年龄限制,但对学历和工作时间都是有明确要求的,他们怎么可能符合呢?这是在玩“小孩过家家”吗?还有,在核心期刊发表了论文,甚至还参与研发火箭,这些也不能光靠说,要拿出证据来。否则,别怪大家怀疑这些信息的真实性。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科协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中国科协旗下并无此工作室,何某与中国科协无关。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工作人员表示,从未招录过16岁的研究员。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工作人员则表示,没有听说本校学生或者教师有从事设计运载火箭的信息。这样的回应,也进一步佐证着我们的怀疑与判断。当然,这些简历具体“含假量”有几分,这里面有没有其他问题?还有待官方进一步调查。

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是,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但我们没想到,这句话会在几个孩子身上应验。而且,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贴金”,说是往脸上“贴金条”都不为过。老话讲,吹牛不要钱,只要吹得圆,可是这些简历里的内容,一点也不“圆”,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如此“吹牛”,除了自嗨,给社会和公众增添笑料外,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到底为什么要给这几个孩子披上如此“华而不实”的外衣?答案可能就藏在这些“成里成气”的简历里。简历透着浓烈的成人化色彩,简单说就是在用成人的方式来包装学生。将这些简历中的学生换成一个在中科院工作的成年人,便毫无违和感,真实度不知道飙升多少倍。我们从这些简历里,看不到童真与纯粹,感受到的只有满满行政风、功利化、社会气。拥有这样简历的少年,更像是科研版的“五道杠少年”。

如果不是有人恶搞的话,不是几个孩子自己闹着玩的话,这样的简历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那些热衷于“造星”“造神”的家长。他们望子成龙、给孩子“贴金”,已经到了“走火入魔”“不择手段”的地步。

我们不反对家长培养“牛娃”,但真实应该是第一位的。虚假的泡沫再好看,也终有被戳破的那一天。再说,让“虚假包装”包裹着孩子,这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精英”还是“骗子”?又给孩子传递了怎样的畸形价值观?家长们需要好好想想了。别让自己的功利教育,害了孩子,毁了孩子。

社会乐见真正的“天才神娃”涌现出来,并一定会好好珍惜,好好培养,但绝不能容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打着“神童”的旗号出来混淆视听,甚至招摇撞骗,进而侮辱社会智商,污染社会风气。这不是上纲上线,而是肺腑之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