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报道:

一位在小县城做保洁工作的母亲,每月收入不过两千多块,自己平时穿着从地摊上淘来的便宜衣服,午餐常常是一个馒头就着咸菜。

但她却毫不犹豫地给孩子买上千块钱的名牌运动鞋,只为了孩子在学校不被同学嘲笑。

孩子看到同学有最新款的平板电脑,回家就缠着母亲要买,这位母亲咬咬牙,又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钱来满足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就是,她跟我吐槽,说孩子买鞋只想限量版、衣服低于一千块钱就觉得是“水货”。

前几天她自己买了一件衣服花了三百多,她家孩子一听价格,立马鄙夷地说:赶紧扔了吧,三百多的衣服能穿吗?

而她自己,也就一个人守着个小店面,一个月赚几千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千块钱的收入,在我们这四线小城市,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我问她是不是经常给孩子买衣服都是上千起,她说是的。

她从小给孩子买东西从来都不买便宜的,所以现在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觉得自己的衣服鞋子都应该是名牌。

现实中,太多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父母自己过着极为节俭的生活,却竭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一些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家庭,父母自己出行都是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却给孩子买高档的山地自行车;

自己在小饭馆吃着十几元的简餐,却给孩子买各种进口零食;

为了让孩子在学业上有更好的发展,哪怕经济紧张也要送孩子去价格高昂的课外辅导班。

不管是奥数、英语还是各种才艺培训,只要孩子有一点兴趣,父母就会想尽办法凑钱报名。

然而,这样的做法往往带来诸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孩子在无尽的给予中,可能会渐渐失去对生活艰辛的认知,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他们习惯了索取,不懂得感恩和珍惜。

在学校里,他们会与同学攀比物质条件,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发脾气,甚至埋怨父母。

另一方面,这种过度的物质给予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奋斗的动力。

他们觉得自己无需努力就能拥有一切,从而变得懒散、不思进取。

反观很多富人阶层,他们拥有巨额财富,却选择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有一个朋友是本地知名的企业家,资产十分雄厚,但对孩子的零花钱严格控制。

孩子想要新的电子产品,必须通过自己做家务或者在假期做兼职来赚取。

比如帮忙整理花园、打扫房间等,根据劳动的难度和时长给予相应的报酬。

我这个朋友的理念就是,只有让孩子明白财富是通过努力得来的,他们才会珍惜并合理使用。

还有一位朋友,家里是开连锁超市的,他经常带着孩子去贫困地区体验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暑假时,他带孩子到我们这里乡下山区,跟当地的孩子一起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吃着简单的饭菜,一起走几公里的山路去地里干活。

通过这样的经历,孩子深刻地认识到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富足的生活,从而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

当然,他们日常生活中也是正常的开销支出,并不会让孩子有苦硬吃。

恰恰是体验这样极具反差的生活方式,让孩子懂得自己如今好的生活条件都是父母通过努力工作换来的,从而更加珍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一些富人家庭还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他们会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管理,学会记账、预算和储蓄,同时,也会引导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投资,比如教给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等。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从小就懂得如何合理支配金钱,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其实,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深沉。

只是,在培养孩子的方式上,我们或许应该多一些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穷人不应该盲目地把孩子培养成 “富二代”,而应该教会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精神;

富人也不应仅仅依靠财富为孩子铺就道路,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下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