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中国消费者都知道农夫山泉,其创始人钟晱晱更是“靠卖水成为亚洲首富”,身家高达4500亿元。可2024年上半年财报一出,诸多网友都傻眼了:农夫山泉上半年的营收总额,还不到另一家饮料品牌的1/3!
这个品牌就是三得利,靠着一款乌龙茶揽获无数“忠实粉丝”。据财报显示,其今年上半年营收实现了7%的增长,达到740亿元,而同期农夫山泉的收入仅222亿元左右。其去年营收总额甚至逼近1500亿,力压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国货之光,在茶饮市场上遥遥领先。
可深入了解这家品牌发现,相比其亮眼的销售额,更令人震惊的是:顶着中国名的“三得利”,实际上却是日本籍!
01 靠打中国牌崛起,三得利“赢麻了”
“这就是我们要的效果。”得知有消费者误以为三得利是中国品牌,该企业宣传负责人并未急着纠正,反而承认这是其一项关键的市场策略:“完全融入中国元素。”
实际上,成立于1899年的三得利,最开始靠啤酒起家。然而到1970年,岛国进入人口缩小的老龄化时代。为了健康,饮酒的人大大减少,就连年轻人也不敢多碰。
需求急速萎缩,品牌“活下去”都成难题,三得利团队便决心“走出去”,最佳目的地正是有着14亿庞大消费人群的我国市场。于是上世纪80年代,三得利豪掷5000万美元,在江苏创办啤酒厂。却发现中国消费者更青睐于本土啤酒,其难以从中分一杯羹。
然而,中国作为“茶文化”的故乡,天然拥有诸多拥趸。所以三得利当即决定转战茶饮料市场,并把自己的茶叶包装成中国茶叶,以此走近我国消费者。其不仅在福建投资乌龙茶园,还砸重金在桂林、云南、哈尔滨等地拍摄广告大片,加深来自中国的“地域性”印象。
此后近40年里,三得利还广泛借用戏曲、相声等中国经典文化,强化其“中华茶”属性。并不断对其包装进行迭代,中文字体越来越大,日文元素更是几乎完全消失。
三得利的“中国牌”果然好使。时至今日,其产品在我国已覆盖超过300个城市,并坐拥10万个销售网点,几乎成了“中国茶”的代表。而其财报显示,去年营收达到近3万亿日元(约1500亿人民币),是农夫山泉销售额的3倍以上。
02 搭上大健康风口,三得利顺势起飞
除了“本土化”营销策略起效,三得利的成功还得益于两股风潮的助推。自2016年起,国潮兴起,打了快40年“中国牌”的三得利借力崛起。更令其没想到的是,三年大流行,令全民健康意识迅速提升,甚至催热了原本冷门的抑衰口服制品“益生好21000”。
而三得利早在其他饮料还在比甜度、口感之时,就押注健康赛道,率先宣扬“0糖0卡路里”概念,抢先一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中式健康茶饮”的形象。在这股健康风潮下,其出货量也一路上涨,强势跻身全球五大饮料公司行列。
俗话说得好: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如我国汽车行业正是抓住了新能源的趋势,才成功换道超车,出口跃居全球榜首。
而上述抑衰养护制品“益生好21000”,其初代产物早在2019年便已问世。哈佛、麻省理工等学府发现,其核心物质可改善机体因衰老所致的骨骼流失、精力下滑、思维变慢等问题,拓展30%健康期,拖慢机体衰败步伐。
但该成果发表于《Cell》等期刊后,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近两年,健康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京东、天猫等平台火速将该品引入旗下健康板块,顿时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再造青春”的热潮。
商智数据显示,自上架京东、天猫等平台后,“益生好21000”已累计售出超20万瓶,稳坐同赛道成交榜首,“睡眠质量变好、精力更加充沛”等口碑也让产品不断下沉至二三线。
其背后品牌也抓住风口,针对国人体质,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甚至邀请到诺贝尔医学奖得主Jeffrey c.hall教授加盟团队。从这些品牌的成功路径来看,不难发现时代趋势对一个行业和赛道的重要性。
03 洋品牌积极示好,国牌该有危机感了
过去,我国的一些品牌为了彰显高端,将自己包装成“洋品牌”,打上美式、日系、韩流等标签,以吸引消费者。
随着我国消费者经济实力的提升,很多洋品牌反而都在突出自己与中国文化和市场的联系。除三得利外,美企McCormick也通过中文名“味好美”,来吸引我国消费者,其还在包装上印出龙、凤、牡丹等中国元素,以获国人青睐。
外来品牌都在纷纷示好,一些国产品牌也开始有危机感。如“奈雪の茶”就悄悄改回了中文“奈雪的茶”。业内人士指出,国牌若是不警惕,或许会有更多如三得利一样的洋牌超越国产的现象发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