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11月16日),由全国近6000名著名同行专家参与评选的复旦版《2023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复旦版《2023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在上海发布。全国共100家医院进入上榜,45个专科(前10名)榜上有名。这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的公益性项目,也是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连续第15年发布。今年,排行“表达”有重大调整,对百家从以往的“第一至100名”。排行榜“表达”有变化,上海8个学科位列全国“声誉第一”

今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在医院名次的“表达”上有重大改变,百家医院由原来的第1至第100名顺序排名,改为不直接排名,而是分“A + + + +”“A + + +”“A + + ”“A + ”和“A ”五个等级,每一等级20家医院,“A + + + +”为最高等级。医院排名先后按行政大区编码(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排列;同等级排名不分先后,院名笔画少为先。

从最新公布的榜单看,在最高等级“A + + + +”的20家医院里,上海有4家医院榜上有名,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此外,最高等级的20家医院里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等。

上海共有18家医院位列百家医院。从具体学科看,在45个学科里,上海这些学科位列全国专科声誉排行第一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感染科、皮肤科,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的耳鼻喉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内分泌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消化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小儿内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整形外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全科医学。剖析“表达”之变:强调学科建设重于医院建设

虽然“表达”上有重大改变,然评选方法不变,即综合考虑学科建设、临床技术与医疗质量、科研水平等因素,同时采信符合中国国情的权威第三方数据,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统计。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表示,排名“表达”改变一方面与美国“最佳医院”(best hospital)排行榜的变化“契合”—— 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从去年起已开始改变,纳入排行榜的医院排名不分先后,以字母A、B、C、D排序。而“表达”改变更深的逻辑在于重申强调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的初心,即以学科声誉为魂,客观、公正反映全国医院一流专科的顶尖水平和该专科领域的临床实力,为老百姓治疗疑难杂症指点迷津。

“但我们实际遇到的现状是每个区域有综合性医院,也有专科医院,有的医院学科多,有的医院学科少,有的医院学科大,有的医院学科小。如此一来,学科多的大医院和学科少的小医院相比,或大医院的大专科和小医院小专科相比,没可比性,容易导致医院间过于‘内卷’, 也容易造成医院间的规模攀比。” 高解春具体谈到,此前就有专家认为有时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分值差距太小,分不出高下,“如今改变‘表达’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各医院把注意力放在学科建设和临床能力的提升上,无需过多关心医院的名次排位,不要纠结于医院间的0.001分之差,这没有实际意义。”

区域排行让更多医院“被看见”,做强专业让“百姓找到你”

复旦版医院排行榜在“表达”方法上有了重大改变,那么,同等级里没“先后”了?高解春说,这是雾里看“花”,没看懂排行榜的门道,要了解自家医院的学科水平与别家医院有何差距,就要从等级排行中看懂奥秘。比如如今初看之下,医院排名不分先后,实际各家的差距依然不小。譬如,有的医院看似专科“排上名”的数量不多,但获得第一名、第二名的专科多,并有一些专科进入前6名,这样,总得分就会很高。

“一个医院的好坏,病人满意不满意,最终还是看你的临床专科能力的优劣。”高解春说,从国家宏观目标来说,希望通过专科能力的提升,即便是县级医院也应有核心专科、支撑专科和特色专科,大医院则要有专科群。让老百姓每一种疾病都能在各级医院的网络里找到最好的医院、最佳的专科,并获得较好的医疗质量的保证。10多年来,复旦版排行榜始终坚持的“初衷”就是鼓励医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学科建设上,院领导、科主任要腾出手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争取在全国同行和老百姓的心目中赢得一席之地,

记者梳理后发现,目前医务界影响力较高的排行榜不少,各有特色,而不同榜单看同一个专科,最终得出的结论往往高度一致,有人说,这说明“多一面镜子看世界”是好事。此外,也有人担心,排行榜会不会加剧就医的集中化?能上榜的医院集中在“北上广”,都是特大型、顶尖医院,排行榜出笼,会使本就人满为患的大医院分流患者更困难,无益于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对此,让不同地区的老百姓看病都能够找到一家好医院、好专科,2015年度全国首个复旦版《七大区地区专科排行榜》亮相,如今看来,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旦版《七大区地区专科排行榜》把我国的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华南区、华中区、西南区和西北区作为独立的单元,各地区老百姓开始对地区医院专科声誉和综合实力有了了解。

“以往,复旦版中国专科声誉排行榜仅排序前10名,这会造成第11名与第180名没什么区别,因为都进不了排行榜;但如果进行七大地区性排名,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高解春说,《七大区地区专科排行榜》发布后,出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

一是许多原来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中默默无闻的医院,一夜之间突然榜上有名,尤其在西南、西北地区,这种现象更突出,如西北区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西南区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北区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这些医院如今都排在七大地区排行榜的前列,“被看见”了。

二是有些拥有拔尖学科的医院,虽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但因其专科实力有强有弱,在区域性排名时反而被学科实力均衡的区域性“强势”医院赶超,如华中区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在全国排名中比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靠前,但在区域性综合排名中,湘雅医院排在湘雅二医院前面。总的来说,那些从未在全国排名中“出现”的较优秀医院,会在区域性排名中得到激励。

“过去,老百姓拿着我们的排行榜到处找医院看病,其实更应该找一家医院的好专科看病才更对。而每家医院,只有通过专科能力的提升和规范的医疗,才能使老百姓想起你,找到你。” 高解春再次强调,希望让复旦版排行榜真正成为学科建设和专科能力提升的标杆,成为老百姓就医的参考。延伸阅读:复旦版2023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评选数据

今年评委专家库总人数从去年的5655人增加至5909人,共向5909名专家发出邀评函,收到有效回执从去年的3782份增加到3840份,有效回复率65.0%(去年66.9%),继续领先于“排行榜评选常态化”已有34年历史的美国最佳医院评选33.5%的专家有效回复率。

今年起,执行“每位专家只参加一个专业的评审”, 专家库里总共有165位专家具备2个或2个以上评委资格(如有专家既是儿内专业的评委,也是罕见病专业的评委,本年度只能参加一个专业的评审)。

4月底,评审办公室向上述165位具有多专业评委资格专家发送征求意见函,其中126位专家回复其选择,并参加了评审。此过程,客观上减少了至少126张有效回执,占评委总人数2%以上。这也是今年有效回复率略低于去年的主要原因。

附:最新复旦中国医院排行榜(1-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医院上榜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唐闻佳 孙国根

文:唐闻佳 孙国根图:孙国根编辑:张菲垭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