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财政部与税务总局携手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这一公告的发布,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公告明确指出,下月起铝材、铜材等产品的出口退税将被取消;同时,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也将从原有的13%降低至9%。
消息一出,市场反应强烈,众多企业老板纷纷表示担忧,甚至有人哀叹生意难以为继,面临关门歇业的困境。为何一项关于出口退税的政策调整会让部分企业可能因此关门倒闭?这其中的缘由,需要从出口退税的本质说起。
提到与企业相关的税种,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企业所得税,自然而然地认为退税退的也是企业所得税。事实并非如此。
出口退税,其涉及的主要税种并非企业所得税,而是增值税和消费税。由于消费税涉及的商品种类相对较少,为了更清晰地阐述问题,我们主要讨论增值税。
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它是对商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这意味着无论企业是否盈利,只要商品或服务发生了流转,产生了增值,就需要缴纳增值税。所以与企业所得税不同,增值税的征收并不以企业的盈利状况为前提。
以一家年销售额为1000万元的公司为例,假设其成本为900万元,税前利润为100万元。按照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税额为25万元。如果全部退税,那么公司的实际收益就是税前利润100万元;完全取消退税,公司需要缴纳25万元的企业所得税,但仍然能赚取750万元的利润。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取消企业所得税的退税,企业也不会亏损,更不会破产,只是盈利水平会有所下降。
然而,出口退税所退的并非企业所得税,而是增值税。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缴纳的增值税,在符合退税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退还。这一政策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
继续上面的例子,假设公司1000万元全部为出口销售额,且按照13%的税率缴纳增值税,那么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为130万元。扣除增值税后,A公司的营业收入为870万元,相比其900万元的成本还亏了30万元。
存在出口退税政策时公司能够获得全额退税,那么其实际收入将增加130万元,达到税前利润100万元的水平,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实际盈利为75万元,不会亏钱。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出口退税政策对于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例子中的公司赚取的利润主要来自于退税。一旦退税政策发生变化,A公司的利润将大幅收窄,甚至陷入亏损境地。
国内有不少这样的企业,它们的产品价格较低,利润率微薄,甚至为负。在缴纳完增值税后,这些企业实际上是亏钱的。由于有出口退税政策的存在,它们能够通过申请退税“扭亏为盈”。当可退税政策发生变化时,这些企业往往会遭受致命的打击。
以光伏产业为例,近年来国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为了生存只能不断降价竞争。这种“内卷”现象不仅在国内市场存在,还延伸到了海外市场。许多企业为了争夺海外订单,不惜以低于制造成本和物流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可以说,它们是在用全体纳税人的钱来补贴外国买家。
很明显这种以退税为支撑的模式并非长久之计。一方面,它违背了正常的商业逻辑,企业实际上是在亏钱做买卖;另一方面,它也拖累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当国内产业中存在大量依靠退税存活的企业时,整个行业就会陷入低水平竞争的泥潭,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此,调整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势在必行。
对于有能力但缺乏动力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来说,退税额的减少将迫使其面对现实。如果提高售价可能会失去国外客户,那么这些企业只能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或提升产品性能。这种倒逼机制将促使企业走出舒适区,积极寻求转型升级之路。
而对于那些根本不具备创新能力、只是依靠退税政策苟延残喘的企业来说,调整退税政策将使其无法再享受政策的庇护。这些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出局,腾出资源给那些有能力转型的企业。同时,节省下来的退税款也可以投入到民生领域或其他更需要资金支持的地方。
当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确实会给行业带来阵痛。一些企业的利润率本就微薄,退税率的下调将直接抹平其利润。这些企业将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只能关门歇业,将导致一批职工失业,并影响当地的GDP增长。
然而,阵痛是暂时的、必要的。与其让行业长期处于低水平竞争的状态中耗下去,不如一次性清理完毕,为行业的转型升级腾出空间。
从长远来看,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将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它将迫使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现实,激发其创新活力。与此同时,它也将淘汰那些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虽然这一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阵痛和挑战,但这些都是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