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李德博古等人的指挥失误,造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场面,面对着国民党的凶狠围杀,党中央和红军被迫开始了战略转移。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后,党中央撤销了博古和李德等人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对李德和博古的“左”倾主义进行了评判。
在取消了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之后,他的最终结果是怎样的呢?
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上,李德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被苏联共产国际派往中国,为中国军队指挥战争,并在中国生活了7年之久。
1900年他出生在德国,在第一次的世界大战期间加入了共产党。
1928年,他逃往了苏联,进入了伏龙军事学院学习。从学校毕业后,他进入了苏联共产国际的东方部工作。
1933年,李德被共产国际派往了中国,在博古等人的邀请下,他在当年的9月就到达了江西瑞金。
李德来到中央苏区之时,正逢蒋介石在对苏区发动第五次的“围剿”,面对着国民党军队的层层进攻,对军事丝毫不懂的博古指望着李德能帮他打赢这场战争。
凭借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他把自己看到的所有中央苏区的材料复述了一遍,让博古等人大为吃惊,于是博古就把中央的军事指挥权交给了这个刚来中国不久的德国人。
但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德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天才,他只是一个教材上理论方面的军事“天才”,却丝毫不懂得结合实际,只会教条式地发布命令。
为了应对蒋介石的“堡垒战术”,李德想到了步步针对的打法,他要求红军对每一个敌方的堡垒都发动袭击,以此来保证不丢失一寸土地。
在他瑞金的办公室内,悬挂着好几张的地图,这些地图的误差很大,都没有实测过,有的地方甚至地名和方向都不对,李德却在一直靠着这样的地图指挥前线士兵作战。
从来没有进行过实地考察,对于他这样的指挥作战方式,众多的军委领导和负责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博古却十分支持他,甚至对提出意见的人进行打击报复。
于是就在李德这样混乱的指挥下,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利,中央苏区也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被迫长征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进入到最后期,中央红军被围困在仅剩的几个小县城内,兵力已经不足10万人,粮食与弹药也十分匮乏,随时有着全军覆没的风险。
而在这时,国民党方面却突然放弃了对中央红军的进攻,双方经历了一段罕见地平静时期,但是党中央的领导人知道,这平静之下一定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事实也的确如此,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议,制定了一个相当严密的“铁桶计划”,想要把红军全部消灭。
最终在莫雄和项与年等共产党人成功获得了这一消息,并且历经险阻成功把这一消息传递给了党中央,中央红军的长征在得知消息的这一刻就立即开始了。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8.6万余人的部队开始了紧急转移,先后突破了国民党的三道封锁防线,进入了广西的湘江上游地区。
在李德和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下,湘江战役的损失十分惨重,中央红军的8万多人只有3万人成功渡过湘江,红8军团甚至全军覆没,番号被撤。
在毛主席的全力主张下,红军进入贵州,攻占了遵义,关于湘江战役的惨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决定召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肯定了毛主席的作战方针,撤销了博古和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重新确立了以毛主席为首的正确军事指挥。
在遵义会议之后,李德就已经退出了最高的军事指挥位,那么之后的他去做了些什么呢?
反对分裂红军
在遵义会议的的结束之前,李德就提出了自己想要去第一军团中学习一段时间的请求。红一军团的团长是林彪,是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他想要在这里学习新的战争方式。
在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之后,李德又回到了中央红军的大部队,随红军一起进入贵州和云南作战。
在1935年8月,李德被张国焘派到了红军联合军事学校内担任领导,但是他却对这样的结果很不满意,他认为这是张国焘对他的孤立和打击。
在红军学校内,李德并没有讲过几次课,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随军行动,甚至还有两次加入了一个征粮队,跟随红军战士们一起征收粮食。
在红军大学,李德还遇见了自己的一个旧相识,他就是李特,在红军大学担任教育长。李特也曾经在苏联留过学,他们之间认识得很早,但是李德却很不喜欢李特跋扈的性格。
更让李德不喜欢他的是,李特是张国焘坚决的拥护者,是一直追随着张国焘的得力干将,而张国焘则是李德更不喜欢的人。
那时红军正在分左、右两路军一起北上,李德则在这时跟随着右路军一起行动。在1935年的9月份,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提出错误言论,企图分裂红军和共产党。
他攻击党中央北上的政策是“逃跑”,极力主张红军南下,在遭到同为左路军的朱德和刘伯承反对后,他就更是嚣张地起了另立“党中央”的念头。
9月10日,张国焘企图用武力手段阻止红军北上,李特更是积极响应,他要求右路军中的四方面军停止北上,要跟随张国焘一起南下。
这样分裂红军的行为遭到了李德的强烈反对,他们立即发生了严重的争吵,他们争吵的声音太大,毛主席听到后就走过来想给他们劝架。
但是李特已经专横惯了,除了张国焘任何人他都不放在眼里,看到毛主席走过来后,他便挥舞着拳头想也想要攻击毛主席。
看到这一危险情况,李德立即出手,他从身后紧紧地保住了李特,让他动弹不得,并且嘴里还在不停地说着:“只有北上才是正确的方针,他们也必须跟随毛主席一起北上。”
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毛主席选择同意让他们离开,现场最终才安静下来。李德这次地英勇表现也得到了赞扬,彭德怀也说他这次站对了道路,做得不错。
在这次的事情发生后,李德在红军内部的口碑明显得到了好转,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甚至组织上还抽出了两匹马送给他,一匹让他乘坐,一匹给他驮行李和文件。
就这样,李德跟随着红军队伍一起走完了长征,最终成功到达了陕北延安。
被调回莫斯科
在到达延安后不久,李德在中国娶的妻子萧月华就在窑洞内生下了一个男孩,李德高兴地给他起名为“布萧德华”,因为这个名字太过绕口,不久后他又得到了一个新名字“宁宁”。
但是他们的婚姻并没有持续太久,到达延安后不久,萧月华被组织上派往延安抗战大学住校学习,长时间的分离让李德感到孤独,经常一个人在河边散步。
一天的傍晚,他在这里邂逅了从上海到延安来表演的歌唱演员李丽莲,迅速坠入爱河的他不顾众人反对地与萧月华离了婚,然后与李丽莲结了婚。
1939年的7月份,周恩来在骑马去党校做报告的过程中不慎从马上摔下,造成右臂肘部粉碎性骨折,要去往苏联治疗。
在8月28日苏联派往的飞机到达时,中央恰好接到了共产国际的来电,他们想要召回在中国工作的李德,因此中央便决定让他一起搭乘这架飞机返回莫斯科。
在这一天的清晨,李德才得到了要返回苏联的消息,他在匆忙收拾了一些东西后就立刻赶到了机场,在上飞机前他要求带着自己的妻子李丽莲一起走。
但是因为她的签证和护照没有办下来,所以并没有成行,从这一别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在回到苏联之后,李德还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李德才获得了重新返回祖国的机会,并且在第二年重新返回了德国。
回到德国后,他根据自己在中国的回忆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中国纪事》,在书中他对中国的长征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
结语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李德就是这样一个及时改错并且没有任何架子的人。从最高的权力顶峰上被拉下来,他不但没有任何怨恨,反而还认真学习中国的革命战术。
这些都说明了他是一个坦荡的人。
从遵义到苏联:李德在华后期活动考察--党史频道-人民网
外国人李德为什么被称为“红都的‘太上皇’”?--党史频道-人民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