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雯是我小学同学,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还不错的朋友,但大学没考到同一个学校,后来就很少联系了。

今年回老家,我遇到晓雯,聊起了往事,才知道,晓雯的学生时代,并不像我想的那么轻松,甚至一点都不快乐。大学毕业后,选择在上海工作,也是为了逃离家人,这次回老家,是因为奶奶去世了,大学毕业10年,晓雯只回来过两次,一次是换身份证,一次是奶奶离开。

晓雯说,她的妈妈整天跟她说,别人家孩子多厉害,数落她,没出息。实际上,晓雯的成绩,在班级排名前10是没问题的,考不上清北这样的名校,也是211大学的苗子。但妈妈总念叨她,还说早点下来,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后来,还是在爸爸的强烈支持下,晓雯才读完了大学。

晓雯说,上大学的时候,她除了要完成学业,还会做兼职、暑假工。大二以后,没问家里要过一分钱,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过年回家,还给爸妈一人买了一个手机,就这样,也没换来妈妈的一句夸赞,反而数落她:“早知道就让你出去打工了,上大学有啥用?以后不还得打工赚钱?”

所以,晓雯大学毕业后,就没再回老家,偶尔寄点钱回去,但很少打电话,就连过年,都是自己在出租屋里过的。

晓雯说,活了30多年,就没觉得真正开心过。如果不是奶奶走了,她不一定会再回来了。

我问晓雯,你没结婚吗?她说,谈了几个对象,但最后都分手了,因为她恐惧婚姻,更不想要孩子。以后,走一步看一步,但没想过结婚。

上小学的时候,就觉得晓雯不爱笑,比较文静而已。但却不知道,她内心藏着这么多阴霾,经历过这么多“打压”,还是来自亲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爱是一种主动能力。

那些喜欢否定孩子的父母,其实是不知道如何表达爱,或者不具备爱的能力的人。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心理反哺”,是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经意间,把自己的期望和压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晓雯的妈妈,自己因为小时候没读过书,虽然希望晓雯能考上大学,但又觉得,不一定行,内心的压力感,就用一句句否定,表达了出来。

她认为,这是激励孩子,不能骄傲,不能松懈。却不知道,在晓雯的心里,妈妈的一句句打击,已经像一根根刺,尖锐的扎了进去,拔出来也是带着血的。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做过一项关于打压式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名18至35周岁的青年中,超过90.6%的受访者表示被父母言语打击过,45.4%的受访者表示持续到中学,59.7%的受访者则认为,打压式教育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所以,在打压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也很难真正的自信。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根本做不到。仅存的一丝丝自信,已经低到尘埃里,也没办法发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雯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家长,尤其是妈妈们,尽量别再用打压式的方式,教育孩子了。真正睿智的妈妈,会帮孩子撑腰,让孩子的脊梁骨挺立起来,越来越自信。尤其是这五次!

第一次:有人数落孩子时

告诉对方:“有事儿跟我说,我的孩子我来教育!”

第二次:孩子被比较时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在我心里,就是最棒的!”

第三次:孩子不想分享时

告诉孩子:“你的东西你做主,不喜欢就不分享,你有这个权利!”

第四次:孩子被别人冤枉时

告诉对方:“请马上给我的孩子道歉,否则我们不会罢休的!”

第五次:孩子被老师批评时

告诉孩子:“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咱们虚心接受,并努力改正,接下来,妈妈陪你一起找正确答案哦!”

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也就是说,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父母适当的“撑腰”,帮孩子一把,坚定的跟他站在一起,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这个世界的善意,从而滋生出,更多自信的种子。

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有次因为跟班上一个同学起冲突,俩人扭打了起来。结果,同学的手臂上被我抓花了,我的脸上也有几道伤痕,我们都被叫家长了。

那个同学伶牙俐齿,一直说是我先动手,还有几个同学跟着起哄。班主任把我狠狠地训了一顿。

妈妈来到后,先查看了我的伤势,然后跟老师说,我的孩子我清楚,她不会先动手打人的,希望老师再认真调查一下。

当时还有个隔壁班的老师,目睹了全过程,帮我作证,是对方先出手,我被打了三拳后,才开始还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妈妈坚持相信我,嘴笨的我,也许什么都不会说,就这么认了。好在,有她帮我撑腰。

那天回家的时候,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感觉妈妈的整个后背,就是我信仰世界的全部,紧紧贴了上去,很有安全感。

所以,别小看妈妈的每一次“撑腰”,即使是再微小的事情,也会让孩子有底气、内心充盈!

凌晨妈妈来叨叨:

《孟子·尽心上》中写道:“亲亲,仁也。”意思是说,孩子亲近父母,就是仁。而我认为,这个“仁”,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才会获得的。您觉得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