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杨德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极端事件,深入分析发现,均为平常言语不多、性格内向、心胸狭隘的“怂人”所为。让许多人真正见识和认识到“怂人”的巨大危害和致命缺陷。怂人多戾气,常常有一点“稍不如意”就发飙,正常人要做的就是疏导教育。如果实在是疏导教育不了,就要远离和防范,不与“锯子”争锋。不要自己图一时畅快,挤兑、嘲讽和激怒怂人做下蠢事,犯下滔天罪行。

生活中,总有一类人因其表现出来的软弱和退缩,被人们冠以“怂人”的称号。我们每一个人是否应该深入思考和琢磨一下,为何这类人常常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戾气?这种戾气不仅对他们自身造成影响,也对周围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怂人”戾气重,已危害到社会的安全运行和群众的生命安全了,全社会每个人都不能不重视,都去忽视漠视,任其“怂”到底。

什么是“怂人”?“怂人”并非一个正式的词汇,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面对挑战或冲突时,缺乏自信和勇气,选择退缩或逃避的人。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或心理机制不健全或“断档”,在心理上表现为懦弱、犹豫不决、缺乏主见,在行为上木讷、寡言、封闭自己,与周围的人共情少。

“怂人”何以戾气重呢?一方面是个人心理压力与情绪积累的结果;例如,一旦某件事引起他的连锁反应或达不到他的预期,他便会不顾一切后果,作出极端反应。

“怂人”还往往因为自身的性格特点,在面对问题时难以做出果断的决定。由于长期的犹豫和退缩,使得他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这种压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和排解,或得到周围人群的合理疏导与教育、沟通,它便会转化为一种消极的情绪,即“戾气”。这是因为:一方面是外界误解与歧视的结果。由于“怂人”在行为上的表现,他们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误解和歧视。这种外界的偏见和误解,会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从而更加重他们的戾气积累。另一方面又是他们内心的不安与对抗的结果。“怂人”之所以退缩和逃避,往往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存在着某种不安或恐惧。这种不安和恐惧,会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产生一种对抗情绪,而这种对抗情绪就是戾气的主要来源之一。长期积存在心中,就犹如炸药积存,随时都有被某种情绪点燃、爆炸的可能。而一旦爆炸开了,那后果便不堪设想,往往是灾难性的、致命性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要知道和清楚戾气的危害对社会、单位、家庭、个人的影响。了解重戾气将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对个人而言,长期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下的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极有可能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的发生。对他人而言,“怂人”的戾气不仅会影响他们自己,还会对周围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可能会影响到他人的情绪和心态,甚至引发一些冲突和矛盾,严重的便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和人民群众安全的事,不可不察!不可不防!

作为一个正常人,对待“怂人”的上上策是尽可能教育和疏导,把光亮照进“怂人”心中,温暖他、感化他,多共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该如何化解“怂人”的戾气呢?

一是想方设法增强他们的自信与勇气要化解“怂人”的戾气,首先要从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勇气入手。通过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加果断和坚定。二是帮助他们建立和维护好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化解戾气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尊重“怂人”,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氛围。三是帮助他们积极寻找有效的情绪排解途径和“泄洪”口子,比如带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外出娱乐、社团公益活动等;此外,“怂人”自己也应该多寻找一些有效的情绪排解途径,如运动、音乐、阅读等,以帮助自己释放和排解消极情绪,并籍此加强自律、自控、自醒的修炼,切勿“钻牛角尖”,整天埋天怨地,迁怒于人。

从社会大环境上讲,“怂人”戾气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我们每个单位、家庭成员、每个人都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帮助他们化解戾气,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这些工作做到位后,如果再也不能“挽救”这一些人,一个正常人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情况告诉所在社区或单位,做好重点防范与化解工作;除此外,作为个人,我觉得,“明哲保身”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远离“戾气重”的那些“怂人”,绝不与其做朋友,免得坏了自己的心态和人品。

“怂人”也分三、六、九等;不管是哪种“怂人”,我一直认为,对待“怂人”,教育、疏导是上上策;远离、躲避、防范是中策;而激怒、揶揄、嘲讽、鄙夷则是下下策。希望每个人三思而后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1月18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作者简介:杨德振,中共党员、复转军人、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现为酒店高管;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杂文、诗歌、散文随笔数百篇;已出版七部散文著作,两部企业管理专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