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我们能看到各种信息,而有的时候我们对于互联网上的消息没有办法做一个真实性的判断,因为互联网上的消息实在是太多了,网友们说什么的都有,最后就变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对于是否真实,就要靠大家一种社会常识的判断来思考。
我看到有网友在互联网上吐槽。
该网友自己的认证是一个贵州三甲医院内科的医生,这位医生说自己单位现在已经开始裁员了,一个月两千多块钱的工作都保不住了。
前天发了科室上个月的绩效,大家也看过了,真不多。
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我们没有抱怨,想着共度难关,谁知道医院开会让大家去报名参加什么工作,当时也没听清楚,所以造成了一些误会,每个月待遇2000到2500是没听错的。
从这位医生的发言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好像医院发了一个通知,所以该医生认为现在自己的三甲医院也开始裁员了,自己2000多块钱的工作马上就要保不住了,而至于后续产生了一些误会,所谓的调岗,所谓的参加其他工作。
该网友觉得特别的疑惑,可能是互联网上有些网友发言造成了误会,看到这位医生的发言,我突然想到前段时间我曾经看到了一个新闻。
有新闻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由于出生人口的降低,很多医院的科室开始转岗了,理由很简单,出生人口降低,妇产科的医生们没有绩效,工作量也少,所以就要求妇产科的医生们去其他岗位。
这件事情,当时还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曾经还有一位医生发表文章,救救现在的妇产科。
结合这样的消息,做一个社会常识的判断,去参加别的工作也好,或者说调换岗位也好,可能该医院的效益确实不好,而且这位医生还提到,上个月科室的效益确实不高。
诸如此类的消息结合在一起,确实让很多网友觉得非常的感慨,现在的医院出现了一种情况。
医生吐槽说自己工资低。
医院账面上也没钱,患者觉得看病贵、看病难、花钱多,这就变成了一个特别矛盾的问题,大家不清楚这些钱究竟去了哪里。
因为医生说没钱,医院也没钱,患者还花了那么多钱,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的时候看到一些消息确实挺震撼、挺无奈的,如果一个三甲医院的医生只拿两千多块钱的工资,这对于很多网友来说大概率是不相信的。
按照大家的社会常识来看,医院的医生们工资肯定是高的,而且是一个三甲医生。
学医是多么的艰难,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从这句话当中也能明显的看到学医的道路是非常艰难的。
上了那么多年的学,交了那么多的学费,到头来只领一个两千多块钱的工资,这对于很多网友来说,不仅是不能够理解。
大家大概率是不相信的,现在一些医院也好,其他的企业也好,确实有裁员的现象,可是三甲医院去裁员,医生还给出这么低的工资,我不知道这位网友究竟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而按照这位医生最后所谈论的参加社会工作,这种社会工作究竟指的是什么,很多网友也没有整清楚,不过我看到有网友说,现在的一些县级城市,他们盲目的扩张。
三甲医院也不少,是不是因为一些县城的三甲医院没有效益,没有收益才导致了一些工资比较低?
很多县级市的三甲医院医疗水平没有跟上,收费水平却跟上了。
对于当地的病人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现象,现在医疗资源肯定是一种比较集中的状态,大家谈到三甲医院,谈到好的医院肯定要去大城市,所以说一些县城的三甲医院,那么在收益上有困难,大家也是能够理解的。
不过关于三甲医院的医生只有两千多块钱的工资,很多网友大概率不相信,是不是这位医生有一些别的想法,或者说通过一些暗示也好,还是抱怨也罢,我相信只有真正在医疗行业内的人才能清楚的明白,为什么会谈论到这样的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是真的工资低还是因为一些别的问题,这最后就变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在医院收支不平衡,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医院不得不降本增效,甚至是精简人力成本。这一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蚌埠市医院,很多地区早已实施降薪。
其背后的原因还可能来源于:
1、出生人口下降
自2017年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滑,到2023年已降至902万人,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在这样的趋势下,全国妇产专科医院经营困难,多次传出关停消息。《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全国妇产专科医院数量两次下降,到2021年已经跌破800家。因为分娩量下降,近期连苏州市立医院这样的三甲医院也关停了产科,不禁令人唏嘘。
2、DRG/DIP支付方式的改变
在DRG改革的影响下,医生的工作负担增加,既要满足患者需求,又要控制经济成本,出现了难以权衡的局面。眼下因医保部门操作不当、医院管理跟不上、医务人员难以适应等原因,引发了医务人员利益受损的连锁反应。
3、管理粗放,行政后勤人员数量臃肿
据报道,我国医院的行政后勤人员和院内全体职工的比值为25%-45%,甚至有的医院行政后勤人员比例超过了50%,大大增加了医院的人力成本。
辛苦学医8年,一上岗就面临降薪,你还想做医生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