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常为孩子不听话感到苦恼,殊不知,这种不听话恰恰是家长频繁唠叨种下的苦果。从心理学角度看,当家长不断地要求他们收拾房间、不挑食、早点睡觉,尤其是在学习时不停地催促,孩子往往充耳不闻。为什么孩子不爱听家长唠叨呢?难道家长的关心和督促有错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当父母频繁说教时,他们的权威逐渐被消磨殆尽。孩子不再视父母为权威,反而在心底产生抵触情绪。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来解释:持续不断的刺激会使人对这种刺激产生耐受性,就如同身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一般,从而降低其效果。对于孩子来说,长期的唠叨会导致他们变得不耐烦,甚至滋生逆反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逆反心理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孩子会选择激烈反抗,导致家庭氛围紧张;有些则会默默抵触,对父母的话毫不在意,亲子沟通渠道因此堵塞。此外,孩子还可能因父母的唠叨产生愧疚感,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无法让父母满意,久而久之,甚至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这种心理负担还会反映在行为上,孩子可能变得缺乏内在动力,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最终失去自驱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驱力是指个体内在的动力与能力,它推动个体主动且自觉地追求目标,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与持续提升的一种核心力量。对于孩子而言,拥有自驱力意味着他们能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并在遇到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秀的孩子通常具有较强的自驱力,这使得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而那些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但内心却渴望考一个离家远的大学,去别的城市工作,远离父母。这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唠叨所致。家长的唠叨让孩子感到压抑,他们渴望摆脱这种束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家长为什么会忍不住唠叨孩子呢?

一方面,唠叨的初心确实是出于爱和关心。父母太爱孩子,害怕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受伤、犯错,于是试图用唠叨来为孩子筑起一道保护墙。然而,这堵墙却在不经意间变成了阻碍亲子关系的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对于处于更年期的妈妈来说,情绪低落、焦虑、易怒、烦躁,原本善意的提醒在激素的作用下,也会让孩子感觉被批评、被指责。从更深层次看,唠叨背后还有复杂的心理动机。父母的唠叨可能是为了自我解压,把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通过对孩子的说教释放出来;也可能只是习惯性的抱怨,却没有建设性的反馈,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而且,父母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见识和能力,低估孩子的潜力。此外,唠叨的背后还隐藏着家长想要掌控孩子的潜意识,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在家长的控制下长大的,承认自己唠叨是错的,会让他们觉得伤了自尊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一系列的操作都会对孩子的自驱力造成不可逆转的打击。自驱力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拥有自驱力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他们会主动去探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凭借内心的渴望去追求卓越。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自驱力强的孩子会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他们会把挑战视为成长的机遇,积极思考、勇于尝试,不断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这种积极的心态会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社交方面,自驱力强的孩子往往更具有自信和独立的人格魅力。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善于与他人沟通和合作。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贡献力量。这种良好的社交能力会让他们收获珍贵的友谊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驱力呢?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能力。在与孩子沟通时,倾听孩子的想法。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同时,要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家庭教育要将一部分精力放在观察孩子上。关注孩子的内在驱动力量、优点特质和独特性。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不断启发和鼓励他们发挥优势。多去思考孩子逆反的想法背后到底是有什么需求。当家庭教育以孩子为中心时,需要纠正的事情自然会减少,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家长,摒弃唠叨的教育方式,认识到自驱力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用寓教于乐的模式唤醒孩子的自驱力。让孩子在自由、尊重和信任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创造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