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随着北方侵华日军在平津一带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中日之间的战争局势越发紧张。7月30日,也就是震惊中外的“7.7事变”爆发的第23天,北平和天津相继沦陷,日军在华北一带集结重兵,气势汹汹将要发动更为浩大的侵略行动。
与此同时,日军驻守在上海地区的数千名海军陆战队士兵也开始了积极行动,在其控制的市区防区内构筑防御工事,意图彻底攻占上海,这一日本海军南进路上的关键城市。
日本海军陆战队本部大楼,淞沪会战中日军凭借此阵地防御了多轮国军攻势
这里补充一个背景:1932年年初,日军与国军在上海已经爆发过一次局部战争,史称第一次淞沪战役(因为爆发时间在1月28日,又称一·二八淞沪之战)。双方在上海及苏杭一带爆发激战,国军将士打的很顽强,损失也很惨重。最终国军的防线因为遭受来自侧翼的突袭而崩溃,不得不撤出战场。由于战场形势的败坏,南京的国民政府只得狼狈迁都洛阳,整个淞沪地区形势危急。
但此时的国际形势对日军而言是不利的。上海作为当时东方最大的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其中的经济利益盘根错节,时刻牵扯着西方列强的神经。中日双方的战争无疑会损害列强的利益,因此西方各国在此时纷纷跳了出来。1932年3月24日,中日在英、法、美、意诸国调停之下展开谈判,随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日军退回战前防区,国军则只能在苏州、昆山一带驻防,上海市区不得驻军。此为1937年中日淞沪会战的前奏。
一·二八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
回到正题。有鉴于当年仓皇迁都的前车之鉴,南京国民政府决心加强上海至南京一线的防御。自1933年起,国民政府便开始建设南京、上海及杭州地区的防御工事。1936年2月,国民政府开始筹划对日作战,秘密设立了前线指挥部,以张治中为军事长官,以确保战争爆发时,国军部队能迅速投入上海战场。
正在坚守防线的士兵
张治中,安徽巢县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又曾入黄埔,参与过北伐战争。第一次淞沪战役时,他曾担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奔赴前线,并在战斗中给予日军以重创。
第一次淞沪战役的失利令张治中耿耿于怀,战争中日军突然发起进攻,将国军打得措手不及的屈辱时刻萦绕在他心头。他曾在回忆录中坦言:“若判断他要打我,我就先打他,这叫做先发制敌!”
这是一位对日态度强势的指挥官,现在他已经就位,我们再来看看他麾下的部队。此时上海外围的国军部队有精锐的中央军第87、88两个步兵师,其前身是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第二师,长期以德军训练标准进行战备,第一次淞沪战役期间也有他们的身影。1937年8月13日,他们奉命向着上海市区发起行军。
战争前夕,长江出海口敌舰云集。为了阻挡敌舰进入长江,国军将部分船只凿沉,建立简陋的封锁线
这里补充第二个细节:第八十八师师长为孙元良,就是那个在战场上调戏女学生、修筑工事偷工减料、在战场上抛弃部队溜之大吉的“飞将军”。客观来看,飞毛腿·孙在淞沪会战前期的指挥表现勉强算得合格。在率部奔赴战场之时,孙元良并没有让部队进驻预定防区,而是向闸北地区推进,在宝山路至八字桥一线建立防御阵线。因为闸北地区多为高大坚固建筑群,孙元良意识到,此地区若为国军所占据,则可以有力阻止日军前进脚步,给敌以猛烈还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驻闸北的大军中,又有一位名为谢晋元的团长。几个月后,他将率领一支四百人的孤军,坚守在闸北苏州北岸的四行仓库,直面汹涌而来的敌军。
战争前夕,正在调度中的日军部队
这是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之前的国军态势。纵观整个淞沪会战期间,交战双方所进行的心理、战术、政治、经济、军备层面上的博弈,绝非是几句简单的战争经过概要可以阐明的。未来,笔者将通过两到三期的篇幅,尝试以不同的角度,试图分析、详解这场抗战史上惨烈而激烈的战役,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可以关注支持一下,感激不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