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吵子,作为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太子务村的传统民俗舞蹈,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风格强悍、粗犷,集娱乐、健身、表演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今天,小编就带你认识一所将武吵子引入课程体系的学校,来了解他们的故事。↓↓
2024年北京市第二届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大兴一分校学生们表演的“武吵子”格外亮眼。学生们身着红色传统演出服,手持传统乐器钹,跟随旋律,边舞边击打,韵律与活力十足。
近年来,五一小学大兴一分校太子务校区积极响应国家传承非遗的号召,开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社团课程,传统武吵子进入校园,被学生们舞出了“新花样”。
拜师老艺人 感受非遗魅力
如何让传统技艺更适于校园场景?学校特别聘请非遗传承人赵振民作为外聘教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更适合小学生的武吵子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基础动作学习、音乐节奏感知、舞蹈编排与表演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最基本的击钹动作学起,逐步掌握舞蹈的整体结构和表演技巧。
社团学生张安宜学艺三年多,她记得在学习“双组四人蹬踺”这个标志性动作时,和搭档总是做不好。在老艺人的指导下,她不仅学习动作,还着重增强腿部力量,每天早晨坚持体育锻炼。“老师们严谨细致地教授每一个动作,从基础的步伐到复杂的击打,力求做到精准与稳定。每次练习之后,身体虽然很疲惫,但我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
要做到完美的演绎,除了基本的学习、练习以外,还需要加深对这项传统技艺的了解。为此,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太子务武吵子非遗展览、观看武吵子表演,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向学生传授太子务武吵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会规等传统知识。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项非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保护意识。”社团教师张帆说。
融合民族舞 开启创新之路
非遗文化重在传承,更要创新。师生们在传承武吵子的基础上,尝试将民族舞蹈融入表演中,通过舞蹈讲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人故事。在舞蹈的编排过程中,学校组建了以主管副校长为组长、艺术教师为核心成员的创作团队,邀请大兴区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和武吵子传承人作为艺术监制,深入挖掘武吵子的文化内涵,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传承方式等。创作团队提炼出能够体现其精髓和特色的元素,如动作、节奏、服饰、道具等,在创作过程中,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武吵子的舞蹈动作通常是根据传统曲牌来编排的,一个曲牌对应一套动作。这些动作不仅复杂多变,而且需要高度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张帆将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教授。在创编过程中,注重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在节奏、情感和风格方面达到高度统一,让学生体会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分层次教学 完善培养体系
除了做好太子务校区武吵子非遗传承社团建设,学校还在总校区着力推广普惠型武吵子操,组建“特色武吵子﹢舞蹈特色”融合社团,形成特色非遗传承社团、普惠武吵子操、精品武吵子舞蹈课程的分层分阶培养体系。
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演出,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武吵子的魅力和特点。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作技巧,也提升了表演能力和自信心。社团学生周芮可说:“在训练和演出中,我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得到了提升,也锻炼了专注力和毅力。通过社团活动,同学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共同进步、相互激励,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完善的培养体系不仅让更多学生了解武吵子、学习武吵子,也让这项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得到创新性发展,学生们收获了多项荣誉。太子务武吵子社团在2023年第二届“金风杯”大兴区中小学生舞蹈节活动中荣获非遗舞蹈项目小学组一等奖;非遗舞蹈节目《快乐童年——太子务武吵子》参加北京市第二十六届学生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展示活动,获得一致好评。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武吵子课程建设和推广,打通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拓宽宣传渠道,让这项传统技艺在新时代校园中绽放绚丽之花。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王小艾
通讯员:殷宁宁
编辑:杨旭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