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河北,海河特大洪水肆虐2200万人在这场自然自然灾害中收到了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也正是因为这场汹涌的洪水竟然“冲”出了一名藏身多年的抗战老兵。当他拿出贴身的军功章时,众人才发现平日里捡废品的老人竟是国家的特等功臣!
洪水“冲”出的英雄
在赞皇县孤山村的老人嘴里,总是流传着一名战争英雄的传说。他年少从军,为党和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生擒了敌军将领让许多首长刮目相看。为了表彰他的英勇,部队甚至还派人报过战功和嘉奖。
但是当有人询问那名战争英雄姓甚名谁时,孤山村的老人却已经不记得具体的名字。年轻人一直以为老人只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也有人认为那名战争英雄已经在部队身居高位。可就在众人对此事议论纷纷时,没人发现身旁捡拾废品的精瘦老人挺了挺枯瘦的胸膛,眼神都亮了三分。
故事随着村里老人的逝世逐渐变得残缺,直到那场洪水的到来,才让这名英雄浮出水面。1963年的洪水同样席卷了孤山村,村子里的房子被冲垮,田地被淹没。村民们个个流离失所,在滔天的洪水面前他们只能保留值钱的物件。
可是作为村子里条件最艰难的几户之一,李德银的怀里只有一个小布包。看着村子里倒塌的房屋和受难的家人,他决定将尘封已久的过往揭开帷幕。
当洪水退去,李德银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了政府门前。郑重地向守卫敬了礼后,从衣服里取出了被包的严严实实的军功章。这些被老人精心呵护的勋章在太阳下闪着熠熠光辉。当警卫看到勋章样式后,连忙请李德银等人稍坐请来了自己的首长。
此时李德银的子女才知道自己的父亲竟然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首长步履飞快来到李德银面前,看见军功章上的人民功臣四个字对李德银肃然起敬。为了证实自己的身份李德银讲述起了那个流传在孤山村的英雄故事。
1926年,李德银出生在赞皇县的孤山村里,村子虽然不大可生活还算祥和。可神州大地的动荡,很快就传到了这个偏僻宁静的村庄。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日本侵略者的屠刀已经在河北诸多地区高高举起。
时任赞皇县县长的张蕴珊,在夜间号召孤山村的村民奋起抗日。听着张蕴珊的抗日演讲,李德银不禁觉得满身热血在燃烧。年纪轻轻的他也有保家卫国来的伟大志向,1938年12岁的李德银加入了红军的队伍之中,担当一名通信员。
虽然职位不高,可是通信员的工作重要且危险,特别是李德银要在敌人的眼皮子地下将我党的情报送出。为了能安全的运送情报,李德银可谓是想遍了办法。在外部侵略者肆虐的年代,他常常装扮成乞丐混进流民队伍里蒙混出城。
仗着一张稚嫩的面容,李德银多次化险为夷,运送出情报协助组织挫败敌人阴谋。通信员只是李德银的起点,真正让他得到军功章的还是在战场上的经历。
1948年打响的淮海战役,满怀壮志的李德银自告奋勇担任突击队队长。要知道每场战争中突击队的位置就像是一把尖刀的刀锋,攻坚冲锋每战不居人后。李德银年少就加入了红军队伍当然知道突击队就像是和死亡共舞。
但是哪有英雄怕牺牲呢?李德银的突击队在将士们踊跃报名下很快就满员。面对血肉磨盘一样的战场,这群勇士以身作则证明了什么是无畏的精神。当战局在马围子区域僵持不下时,李德银率突击队三次进攻,顶着枪林弹雨,付出了百余条人命为混乱的战局撕开了一道口子。
更令他难以忘怀的是随后的是对杨围子的攻坚战,面对敌方的坦克,缺少大威力火力我军可以说是步履维艰。眼看局势对我方越来越不利。突击队的队员们将炸药捆在身上,将自己变成战场最壮烈的烟火,用血肉对抗钢铁猛兽。
看着战友们一个个牺牲在眼前,李德银顿感心如刀绞。就当突击队的只剩下最后一批12人时,李德银也捆好了炸药包,就在李德银冲锋的路上,胜利的号角也缓缓吹响。
夜擒黄维
为了接下来的战争准备,李德银率领着俘虏在战场上清扫物资。就在几人趁着黄昏微弱的灯光寻找能用的装备时,前方鬼鬼祟祟的几道身影引起了李德银的注意。经过俘虏的辨认,基本确确定其中之一就是国民党的中将黄维。
眼看如此“大鱼”出现,李德银顿时奋起,和俘虏掏枪控制了几人。眼看李德银的枪口抵住了自己额头,黄维也只能放弃抵抗任凭李德银将自己押解回营。凭借着在战场奋勇杀敌和生擒黄维的功劳,李德银被军队首长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一同授予了纪念章和特等功。
为了表彰功绩,军队还将报功表送往了李德银的赞皇老家。当地政府为了庆祝李德银的战功接连安排了三天大戏。
1949年,李德银凭借自己彪悍的战绩再次被挑选成为突击队长,这一次部队是在为渡江战役做准备。此时的国民党已经满盘皆输,我党的这一战就是要跨过长江,夺取被国民党侵占的失地。
李德银身为突击队长,任务就是在大军到来前强登到对岸,为大部队的渡江争取时间。可是面对我军的出击,国民党的反击异常凶猛,火力覆盖了上游整个江面。眼看规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达,李德银决定改换登陆地点顺流而下,在封锁薄弱的下游渡口进行登陆。
当我军的船只顺水而下时,李德银为了不打草惊蛇下令所有士兵游泳过江。谁知道敌人根本没在下游的渡口安排阻截力量。李德银率军上岸后立刻掏出信号枪,为我军后续部队指明方向。
战役结束后,本以为自己擅改军令会收到惩处,可自己的首长秦基伟不仅没有批评还大肆表扬,因为李德银率领的突击队是我军第一个踏上南岸的队伍,他的信号枪给了我军明确的指引。
1951年,本应在部队大有作为的李德银突然接到消息,自己的奶奶去世,父亲重病在床无人照料。李德银毅然决然放弃了大好的前途,回到父亲床前尽孝。这么多年来,李德银为了不麻烦国家,一直将自己的故事深埋心底。
直到这场洪水到来才让尘封已久的英雄故事重新见到阳光,当部队得知了李德利的遭遇立刻将相应的福利待遇予以批复,直到2012年4月这名享年86岁的国家特等功臣才悄然逝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