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双碳经济研究中心

工业绿色微电网作为绿色增长和产业竞争的新引擎,在保障工业绿色用能、促进生产低碳转型、拉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示范建设成效显著。然而收益周期长、解决方案少、交易机制欠缺等问题限制了项目规模化发展。若中国工业绿色微电网能满足1%工业用电需求,将带动60吉瓦新能源装机、拉动超4800亿元社会投资,年减碳量超3400万吨。建议增强终端建设需求、壮大产品供给主体、优化售电交易机制来提高工业绿色微电网活跃度,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绿色创新动能。

一、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创新动力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累计征集了30个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案例,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有效实现多能互补和就地消纳,提高工业用能效率和保障用能安全,促进了产业节能低碳转型,拉动了社会绿色投资,探索出多元化项目建设运营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绿色增长新动能。

(一)工业绿色微电网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绿色用能保障作用

工业绿色微电网集成了光伏、风电、余热余压、新型储能等多种能源,具有供电独立、用能清洁、自主启动、交互友好的供电优势,能够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绿色用能保障作用,提高中国能源安全水平。典型案例规模来看,相关示范项目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1042兆瓦,其中,新能源装机363兆瓦,其他清洁能源装机679兆瓦。配套储能装机量196兆瓦时,每年累计发电量约45亿千瓦时。

(二)发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助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转型

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能够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提供发展平台,助力余热余压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实现各类清洁能源就近高比例消纳,降低工业发展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推进工业能源结构转型优化。另一方面,发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工业企业整体碳足迹,增强企业绿色发展竞争优势。现有示范项目每年可减少化石燃料消费量约5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9吨,每兆瓦装机每年可减少约2487吨二氧化碳排放,对工业领域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三)工业绿色微电网为经济发展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

发展工业绿色微电网一方面能够带动新能源产业链进一步向应用端延伸,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助力新能源产能的有效消纳。另一方面能够带动5G、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微电网感知、预测、控制和交易等环节的创新应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现有示范项目累计带动社会投资超50亿元,形成一批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创新发展动能。赛迪顾问研判,如果建设保障全国1%工业用电的工业绿色微电网体系,预计带来60吉瓦新能源装机,年减化石燃料用量约747万吨标煤、减碳约3464万吨,拉动社会投资超4800亿元。

(四)先进示范地区探索出工业绿色微电网高效运营模式

江苏省工业绿色微电网示范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入选6个典型示范案例,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738兆瓦,在示范案例中装机占比达71%,全省初步探索出工业绿色微电网快速发展的运营模式。一是积极推进高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开发利用。典型钢铁企业通过投资近15亿元开展节能装备提效改造,建设595兆瓦余热余压发电设备,大幅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二是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第三方服务企业投资超5亿元,共建设108兆瓦、29兆瓦时的发电、储能系统,避免了用能企业在初始环节的高额投资,实现工业绿色微电网装机规模的快速增加。三是创新工业绿色微电网内部交易机制。运营主体通过提供灵活多变的用电价格来提高能源消纳比例和项目运营收益,使得项目收益周期缩短至5年以内。

二、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应用面临的问题

中国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项目收益周期长、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专业化产品供应商数量不足、项目实施细则和售电交易机制欠缺等问题对工业绿色微电网的建设推广带来一定影响。

(一)高投资额与长收益周期抑制社会投资积极性

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投资涉及“源、网、变、控、储”等环节,初始投资成本高,现有示范项目初始建设的平均投资资金超8000元/千瓦,会对用能企业带来较大财务压力。另一方面,工业绿色微电网项目回报周期较长,平均需运营10年以上才能实现盈利。高额的初始资金投入和较长的运营年限增加了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投资风险,抑制了社会投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二)工业绿色微电网解决方案亟需培育壮大

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和运营涉及清洁能源发电、储能、微电网控制和电力运营管理等专业化企业,投入技术类型众多,项目建设复杂性高。中国工业绿色微电网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专业化产品供应商相对割裂,合作协同效应弱,导致面向不同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不足。一体化解决方案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和广东等省(市),其他地区供应商数量相对匮乏。

(三)工业绿色微电网并网交易机制需完善

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涉及建设运维单位、地方政府、用电企业、电网企业等多个主体,项目在价格核定、供电区域划分和分担电网供电责任等多个环节需形成具体的实施细则,统筹难度大。机制标准建设上,中国在微电网工程设计、继电保护技术、能量管理系统技术和微电网调试验收等领域建立了国家标准,但微电网市场化交易仍处于试点阶段,亟需形成售电市场化交易的输配电机制和技术标准,提高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主体运营收益,推动产业的规模化推广应用。

三、加快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的政策建议

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的建设应用,在用能端需加快节能降碳改造,提高用能单位对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需求。在市场端需积极培育产品供给主体,推广先进示范经验。在管理端需优化并网交易机制标准,提高建设主体运营收益。

(一)以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工业绿色微电网市场需求

在用能环节,持续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等行业节能降碳技术应用与装备升级改造。一是对终端用能设备进行电气化改造。重点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装备,应用一批高效电动机、风机、变压器等节能产品,扩大终端用能设备电气化占比,提高用能企业对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需求。二是积极推广系统能量梯级利用技术。鼓励用能企业应用一批蒸汽余热、燃气余热、烟气余热和煤气余压等余热余压高效回收利用技术,建设清洁能源发电的工业绿色微电网系统,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三是鼓励新能源发电和新型储能设备应用。支持企业利用自有设施和场地,建设应用一批分布式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新能源设备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实现可再生能源就近高比例消纳。

二)加快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与产品的培育及推广

在市场环节,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多元化产品的供给。一是培育一批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企业。鼓励新能源企业业务向下游拓展延伸,推动新能源企业、储能企业和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合作,组建一体化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运维供应商,搭建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丰富服务不同行业企业的整体解决方案。二是提高工业绿色微电网多元化产品供给。加快厂房光伏、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等相关产品研发推广,形成工业绿色微电网技术装备推荐目录。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示范模式。开展典型工业绿色微电网示范案例遴选推广,组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活动,推广先进案例经验。鼓励工业绿色微电网供应商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项目建设运营,推动工业绿色微电网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

(三)完善工业绿色微电网融资与并网交易政策机制

在管理环节,加快完善工业绿色微电网支持政策。一是强化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的金融服务支撑。鼓励银行为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主体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上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工业绿色微电网项目单位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直接融资。二是优化工业绿色微电网并网交易机制。以能源主管部门为主体,研究制定工业绿色微电网与大电网连接后电量交易实施细则,探索以阶梯电价、峰谷电价等方式建立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工业绿色微电网作为独立辅助服务提供者参与市场化售电交易,提高微电网运营主体收益。三是形成工业绿色微电网并网技术标准。围绕微电网与大电网之间快速启停响应和智能调控等重点环节,在微电网控制技术、并离网无缝切换技术、系统保护和通信技术等方面形成技术标准体系,助力工业绿色微电网开展高效并网交易。

‍‍‍

更多行业案例及其特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赛迪顾问”,获取最新动态。

微信号:ccidconsult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公众号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及时在公众号留言。

如果获得转载授权,请注明作者姓名和转载的出处,不修改文章的标题、文字、图片或者音视频,以免曲解原文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