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而城外的人却想进去。不管怎么说,婚姻是终身大事,其对人一生都会有很重大的影响。

而在古代就流传着“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说法,而且还有“家有贤妻旺三代”之说,可见选择好妻子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古人也在这方面总结了不少的“金玉良缘”,算是给后人以参考。其中在过去民间就有“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之说。那到底什么是“生妻”,指的是哪些女人呢?又为什么不能娶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这句俗语说“宁娶寡妇”,对于寡妇,大家比较好理解,指的是在过去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当时的社会女人地位不高,并且还要去女人三从四德,即便是丈夫不再了,也是不支持丈夫改嫁的。

而且寡妇是弱势群体,更容易遭受一些绯言绯语,所以在古代才有了“宁娶寡妇”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有选择就尽量不娶寡妇,是在没有更好选择时,才会选择。

然后再来看看“生妻”,依据传统释义指的就是丈夫还在世的女子,一般涵盖两种女性。其一为被丈夫休掉的女子。在封建礼教森严的古代社会,婚姻的解除绝非小事,被休弃的女子往往被视为违背了“三从四德”等严苛的妇道规范。

或许是犯了“七出”之条,如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等。被休的经历如同一个难以抹去的耻辱印记,使她们在婚姻市场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遭受着社会舆论的侧目与偏见。

其二是指来历不明的女人。这类女性因背景模糊,身世成谜,容易引发人们的猜疑与不安,在讲究门第出身、家族清白的传统社会里,自然难以成为理想的婚姻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有些女子会因为在家乡犯错了,去到外地,或者是家里遭遇变故了,然后到了一些新的地方隐姓埋名重新开始生活。而这样的女人,也被称之为“生妻”。

与“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类似的俗语“宁娶亡夫寡,不娶过墙妻”,则更为直白地表达了对婚姻忠诚的高度重视。“过墙妻”,即婚内出轨背叛丈夫的女人。

在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中,女性的贞洁被视为家庭声誉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一旦女子被认定为不忠,便会被打入道德的深渊,遭人唾弃。这话虽然难听,却深刻地反映出古人对婚姻忠诚的零容忍态度。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深入剖析,这类俗语的产生与盛行有其复杂的根源。封建时期,婚姻并非仅仅是两个人的情感结合,更是家族利益、社会秩序的纽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性被休弃或被贴上不忠的标签,会被认为给家族蒙羞,破坏了家族间既定的联姻关系与社会层级结构。对于男性而言,迎娶这样的女性可能会招致家族内部的反对,面临社会舆论的压力,甚至可能影响家族的声誉与地位。

总之是在后面会有一大堆的麻烦,所以古人提倡宁愿娶一个同样会遭受非议的寡妇,也要比“生妻”要强很多,至少寡妇会对你死心塌地的,而生妻就不同了,到时候可能会有很多的麻烦,甚至是人财两失,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然而,以现代的眼光审视,这类俗语无疑带有浓厚的封建糟粕色彩。现代社会倡导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不应因过往的婚姻经历或无端的猜疑而被贬低与否定。

女性在婚姻中遭遇的问题,如被休弃,可能源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与不公,而非女性自身的过错。而将出轨等婚姻问题片面地归咎于女性,忽视男性在婚姻中的责任与可能存在的问题,更是有失偏颇。

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更新。我们应摒弃这类俗语中陈旧、歧视性的观念,以更加公正、平等、包容的态度看待婚姻与女性。

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选择与尊严,构建基于爱情、平等、尊重的现代婚姻关系,让婚姻回归其本质,成为两个人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美好港湾,而非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利益与道德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