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还有很多现象都和习惯化有关。比如社交媒体的使用,让人们逐渐习惯了焦虑和抑郁情绪,人们不会因为社交网络使用的增加,而感到越来越幸福,而是经常会在使用之后感到自己使用太多了,而心理学家通过各种实验证实,中断使用社交网站一段时间后,人们的幸福感会有显著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比如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因为变化尺度比较长,人类难以感知大趋势,所以很多人无法真正感受到。现在北京有一天突然达到了40℃,我们可能会抱怨,但如果是今年35℃,明年,36℃,以此类推,反而会忽略,直到2023年夏天,北京真的达到了41.1℃,人们才好像突然觉得,怎么之前没感觉气候变化有那么严重。而如果极端天气出现得越来越多,比如今后北京每年夏天都有40℃,人们反而又会习惯化,觉得这也很正常。科学研究显示,平均来说,人们要花2—8年的时间才不再认为极端气温是不寻常的,引用气候科学家的警告:“在逐渐变化的环境的负面影响变得常态化之后,人们就永远不会采取纠正措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运的是,未来也可能会出现更新的技术让我们更容易体验到不同的环境,更精确地体验到不同的结果,帮助我们更容易去习惯化,像是VR、AR等等技术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但更主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所意识,要主动意识到自己可能在习惯化的影响中,“对我们的大脑‘欺骗’我们,使我们对恒定不变的、预期到的事物视而不见的所有方式有了明确的认识,将会帮助我们区分应该接受的‘枷锁’和应该尝试打破的‘枷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应该成为“去习惯化先驱”,就是那种行动抢先在习惯化之前的人,他们不但不会坐等习惯化逐渐吞噬自己的感受,还会主动站出来提醒大家,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形成一个去习惯化的环境。而这一切的起点并不困难,只需要我们开始想象变化,甚至可能是多站起来走走,就可能成就一个伟大的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