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如诗画,书香常相伴
小伙伴们
“读懂马山”有声伴读栏目第三十七期来啦~
今天
小马为大家带来钟书·夜读
《求“无锡锡山山无锡”的下联》
作对联,向来能够体现出古代文人学养的基本功力,有时候也可以用来作为耍酷、卖小聪明的好把戏,谁要是能把别人搞不定的对子给对上了,颇有点今天微博、微信、知乎上的那些“神回复”,除了众人顶礼膜拜以外,“才子”的称号自然是当之无愧的。
当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为了一探才子夫婿秦观秦少游的学问,新婚之夜愣是非要新郎对个对联才能够进得洞房,一句“闭门推出窗前月”把秦大才子急了半天,好在有苏东坡救场,才让秦观用一句“投石冲破水底天”而成功过关。
一般来讲好对联是极难得的,别看上下联就几个词放在一起,似乎特简单,可难就难在,把它们穿在一起并讲出一个一二三来,而且下联尤其要对得工工整整,让别人看不出岔子来。有个与无锡有关的上联就被公认为是好上联,叫“无锡锡山山无锡”,拆开来,几个词都懂,无锡、锡山都是地名;合在一起,又有个说法:无锡有个锡山,但锡山上却并不产锡。
很久以来,面向亘古时空,却一直征集不到一副好下联。据传,“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曾对过一个极为工整的应征联:“平湖湖水水平湖”,讲的是浙江有个叫平湖的地方,这地方的湖水波澜不兴、极为平静。虽然有几分牵强,不过毕竟是才子的佳句,所以,也可说是一副质量很高的下联了。
大概是因为这副对联的名气太大,所以每每有外地游客来游玩,总会问一句:无锡这名字和锡山有什么关系啊?是不是因为锡山的锡被挖光了所以就叫“无锡”了?
按着古人的说法,从秦始皇时开始,无锡就叫“无锡”了,而这个名字的由来相传与秦朝的大将王翦有很大的关系。
传言,秦始皇大将王翦率军南下,攻克了兰陵(常州)之后,在锡山一带驻扎下来。当时的士兵要做饭需要先挖个坑,再将锅埋入其中,就在挖坑的时候,士兵们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刻了这么几个字:“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王翦很奇怪,找了几个当地人来一问究竟。当地人回答说,周平王的时候这里发现了铅和锡,开采了有将近400年的时间,到现在基本上快开采完了。王翦就说,这块石碑已经露出来了,看来要天下太平了,何不将这里称作“无锡”呢?到了王莽篡权之后,有意要与汉朝的地名相反,所以,有那么一阵子,“无锡”被改名叫做“有锡”,虽然后来又改了回来,但很多人总觉得无锡和锡山、和锡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所谓的石碑也只是传说而已,直到现在,考古工作者们也没有发现锡山上有古代开采锡矿的遗迹,地质学家们也得出了锡山不可能有锡的结论。
那“无锡”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要想说清楚这一档子事儿,还得来讲一点儿语言文字的小知识。别看今天“无锡”写出来是“无”和“锡”两个字,要是放到无锡得名的古代,“无”就是一个发语词,有点类似于今天“老大”“老二”前面的那个“老”字;真正的意思全在“锡”字,而这个字的意思很可能是古代越族部落的语音,中原地区过来的老祖宗可能只是借了个发音相近的词代替了一下,就和今天用“巧克力”“沙发”来代替那些“洋玩意儿”一样。因此,随着越语的消失,“锡”的本意也就无从考证了。与此相似的是,苏州的别名“姑苏”也是如此,“姑”字无义,“苏”才是本意。
当然,另外还有两种说法也是颇有点道理。一种说法认为“无锡”因古越人部落以一种“治鸟”为图腾而得名,其本义就是“神鸟”的意思。另一种说法是,商朝的时候,从陕西岐山迁移到江南的泰伯在梅里建立了吴国的都城,而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封黄歇于梅里,也就是现在的梅村一带,这个时候的梅里,被称为古吴墟,意思是古吴国都城的废墟。这就有点像河南安阳的殷墟一样,是商朝殷都的废墟的意思。因此,无锡实际上是因为“吴墟”的谐音而得名的。
不管怎么说,总之,今天看来,无锡的得名与锡山、与锡矿的关系多为讹传,不过,盼望天下太平、“天下清”,总归是老百姓的一以贯之的美好心愿。
征集启事
如果您愿意将随笔或者读书时的心得感悟分享给其他人,又或者你愿意用自己的声音传播阅读力量,欢迎投稿或音频至djqxck@126.com,文章每篇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超过1500字;音频不少于1分钟,题材自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