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的香严智闲禅师,是青州人,厌俗辞亲,观方慕道。初时,他在百丈禅师处参禅,虽然聪明伶俐,却不得入门。百丈逝世后,他便跟随沩山灵祐禅师。

沩山问他:“我听说你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是你的聪明灵俐,意解识想。但生死事大,请问在父母未生时,你是怎样的?”香严被问,茫然不知所答。回到房里,将平时看过的书一本本翻出来,要找到一句答案。但翻完所有的书,都找不到适当的话,便感叹说:“画饼不能充饥。”

以后,他多次请求沩山说破这个秘密,而沩山总是说:“我如果告诉你,你以后一定会骂我的。我说的只是我的,跟你没有关系。”香严便将平日所看的书本全部烧掉,还说:“我今生不学佛法了,不如去做个到处乞粥讨饭的和尚吧,免得再费心劳神了。”于是挥泪辞别沩山。经过南阳,看到慧忠国师的遗迹,便暂时住了下来。

有一天,他清除地里的杂草,将地里的瓦砾抛向地外,偶然有一片瓦砾击中了地边的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他听到响声,突然大悟,便马上回房沐浴焚香,向着远处礼拜沩山,说:“师父的大慈大恩,胜过了我的亲生父母。当时如果为我说破秘密,我哪里有今日的悟境呢?”又作了一首颂寄给沩山。

颂说:“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山闻得这首颂,高兴地对弟子仰山说:“这人大彻大悟了!”

原文

邓州香严智闲禅师,青州人也。厌俗辞亲,观方慕道。在百丈时性识聪敏,参禅不得。

洎丈迁化,遂参为山。山问:“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师被一问,直得茫然,归寮将平日看过底文字从头要寻一句酬对,竟不能得,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

屡乞山说破,山曰:“我若说似汝,汝已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师遂将平昔所看文字烧却,曰:“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乃泣辞沩山,直过南阳睹忠国师遗迹,遂憩止焉。

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彻也。”

选自(宋)普济《五灯会元》。

注释

1.父母未生时:这里所说的“父母”,是指禅宗的根本法门,参禅的人掌握了这个根本法门;就能见性成佛。父母未生时,即是未体悟的那个自性。

简评

开始,智闲是个善于言论而又死扣书本的人,沩山灵祐禅师硬是逼着他自己去寻找书本上没有的答案,致使他大彻大悟。这个故事对我们一些学生的家长无疑是个很好的启示,孩子的事,必须他自己做,而不能包办代替。

未完待续……

本系列是从浩繁的文献中精心选编出来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