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y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11月下旬,美国上市汽配连锁AdvanceAutoParts(以下简称AAP)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同时宣布将关闭523家合作门店,204家自营门店,以及4家配送中心。

早在今年上半年,AAP就宣布,将以1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批发业务Worldpac,目前交易已经完成。

在宣布关店计划的当天,AAP的股价下跌8.52%;从今年2月到现在,AAP的市值从38亿美元降到23亿美元,缩水近40%。

出售子业务、关闭700多家汽配店、股价市值不断缩水,看来AAP确实有点支撑不住了。

去年年底,AAP还拥有5000多家汽配门店,业务覆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波多黎各等国家,到今年11月已经降到4700多家,并将继续缩减下去。

与此对应的,O'Reilly、AutoZone等竞争对手还在不断增长和扩张。

美国汽配市场相对成熟和稳定,四大上市汽配连锁的市占率在40%左右,但是近两年,这些头部企业也开始出现分化。

回看中国市场,汽配连锁化的道路经历了将近10年时间,目前汽配连锁的市占率不超过10%,与此同时,几家汽配供应链平台已经结束高速增长期,步入发展深水区。

以AAP为切入点,中美汽配连锁虽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却在经历相似的困境。

一、营收下滑,汽配连锁宣布关闭700多家门店

美国四大上市汽配连锁共同渡过了漫长的增长期,甚至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却在近两年迎来变量。

最大的变量来自于AAP,不仅增长乏力、陷入亏损,还在今年上半年剥离子公司Worldpac,彻底放弃批发业务。

不过,一系列举措并未带来实质性好转。

11月下旬,AAP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看上去还是不容乐观。

首先是在财务数据层面。

AAP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1.5亿美元,同比2023年22.2亿美元有所下滑;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71亿美元,同比2023年71.9亿美元也出现下滑。

作为对比,O'Reilly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3.6亿美元,同比增长4%;第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126.1亿美元,同比增长5%。

在营收层面,O'Reilly的体量几乎达到AAP的两倍,而且这个差距在不断拉大。

更大的差距体现在盈利层面。

AAP第三季度毛利润9.1亿美元,净利润-600万美元;前三季度毛利润30.6亿美元,净利润7900万美元。

O'Reilly第三季度毛利润22.5亿美元,净利润6.7亿美元;前三季度毛利润64.5亿美元,净利润18.4亿美元。

也就是说,O'Reilly的毛利率超过50%,而AAP的毛利率在43%左右;O'Reilly的净利率稳定在15%,AAP净利率几乎为0,甚至第三季度出现亏损。

通过下表应该能更直观地看到两家汽配连锁的差距所在,特别是营收和净利对比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AAP公布第三季度财报的同时,也宣布了关店计划,包括523家合作门店,204家直营门店,以及4家配送中心。

AAP并未公布详细的关店地址清单,但预计将导致上千名员工的失业。

除了关店措施,在门店运营层面,AAP还将继续优化门店模型,提高经营效率,在适当的时间和地区开设新门店。

门店运营是AAP从2025年到2027年的三年优化战略之一,此外,还有产品销售和供应链两个层面的战略优化。

在产品销售层面,AAP将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采购效率;细致化配件分类;进行定价和促销管理,以提高毛利率。

在供应链层面,到2026年前,AAP将整合配送中心并优化至13个;到2027年中期,开放60个中心市场;优化运输路线,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对于AAP的关店策略,资本市场的反应普遍悲观,财报公布当天股价下跌超过8个点。

截至11月20日,AAP的市值23.08亿美元,今年2月公布2023年报的时候,市值约38亿美元,8月公布年中报时,市值约30亿美元,也就是说,半年缩水超过40%,一个季度缩水接近四分之一。

对比来看,目前O'Reilly的市值超过680亿美元,是AAP的将近3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是AAP最近两年的股价走势,其股价巅峰期出现在2022年1月,最高达到244美元/股,如今在35美元/股左右,不到三年时间降幅超过八成。

不得不说市场变化得太快了。

二、从轮胎经销商到碰撞件连锁,汽配行业集体渡劫

如果进一步翻看美国上市汽配连锁的近况,会发现AAP不是唯一一家遭遇挑战的企业。

众所周知,AutoZone、O'Reilly、NAPA、AAP四大上市汽配连锁专注于易损件、汽车用品、汽车工具等业务领域。

事实上,还有另外一家上市汽配连锁LKQ,主要是做碰撞件,与上述四家公司并称为“北美五大汽配巨头”。

不过,LKQ也陷入了增长乏力,以最新的2024第三季度财报为例。

2024年第三季度,LKQ营业收入36亿美元,同比微增0.5%;其中,配件和服务业务下降2.8%,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于收购扩张,也就是说,主营业务已经进入负增长通道。

LKQ第三季度净利润1.91亿,同比2023年的2.07亿下降7.7%,净利率为5.3%,对比上文提到的O'Reilly也有明显差距。

前三季度的累计数据也不容乐观,在营业收入增长6.1%的同时,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29.5%,盈利能力遭遇挑战。

在资本市场,10月底财报公布当天,LKQ的股价应声下跌4.48%,而LKQ在过去两年的股价表现情况类似于AAP,除了今年第一季度有所回暖,基本上也处于不断下跌的状态,目前市值在97亿美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谈及LKQ面临的主要挑战因素时,有两点不容忽视。

一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有效降低事故率,会对业务造成负面影响;二是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广再制造件,存在不确定性。

很显然,事故车业务的发展大趋势会对LKQ的业务根基造成冲击。

以美国排名第一的事故车维修连锁DrivenBrandsHoldings为例,目前也处于增长乏力、利润下滑的境地。

在DrivenBrands的年报中,风险一栏,除了提及市场竞争、法律法规、消费者习性等因素,还特别提到:汽车技术的发展会影响业务需求,包括自动驾驶、新能源、共享化等趋势,而事故车维修就是受到冲击的典型业态。

可以看到,两家企业都谈到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潜在冲击,看来并不是空穴来风,距离现实情况也没有那么遥远。

除了AAP和LKQ这样的上市汽配连锁,传统汽配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

汽车服务世界早期报道过,10月底,全球最大轮胎经销商ATD再次申请破产,其债务已经高达43.6亿元人民币。

早在2018年10月,ATD就自愿申请破产保护并进行资本重组,这次是6年内第二次申请破产。

究其原因,主要是4方面的因素影响。

一是严重的债务和现金流短缺,二是上游品牌商自建销售渠道,降低与ATD的合作力度,三是电商等新趋势的冲击,四是缺少增值服务的溢价能力。

AAP下滑的原因也有类似性,主要是定价能力不足、经营规模较小、库存周转慢以及供应链效率低下等运营问题,以及业务不够聚焦、错过DIFM业务爆发机会等战略问题。

总结下来,对比AutoZone、O'Reilly等还在增长和扩张的汽配连锁,AAP、LKQ、ATD最大的差距体现在两点,一是服务深度不够,缺乏服务溢价能力;二是自有产品占比不高,品牌溢价能力有限。

简单来说,目前遭遇困境的汽配连锁和经销商,还是缺少比较明显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三、中国汽配连锁化进程接近10年,依然任重道远

从美国汽配市场回到中国汽配市场,虽然存在不少差异性,但很多底层逻辑是类似的。

在差异性上,中国汽配连锁化进程接近10年时间,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局面,主要存在几方面的差距。

一是数据和系统。

美国通过立法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两套数据体系,一是车型数据ACES,二是配件数据PIES;中国是万国车市场,车型和配件数据主要掌握在车企手中,各家语言不一,而在数据未能统一的情况下,系统也难以发挥作用,导致整个行业的效率低下。

二是仓储物流体系。

美国市场的线下体系比较完备,一般是4级系统,灵活度很高,而且头部汽配连锁的门店数量都在5000家以上,覆盖度广,由此可以延伸出快速而专业的配送服务;中国市场的头部汽配连锁门店数量在1000-2000家,备货率相对较低,而且以加盟为主,时效性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自有品牌占有率。

以AutoZone为例,其配件营收超过50%的份额来自于自有品牌,并在全球范围内与不少工厂建立合作关系,后者帮助AutoZone贴牌生产,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溢价能力,保证企业的整体盈利性;而中国的几家汽配供应链平台,在自有品牌的建立和推广上,显然还有一段距离。

上述差异性的很多底层原因,在短时间内不容易消解,比如车企影响下的市场开放度、资本的持续推动意愿和能力、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沉淀等。

然而,对于企业来说,基本的发展逻辑是相通的。

比如AAP的战略失误之一,就在于业务不够聚焦,既做零售又做批发,分散业务精力,不断抬高运营成本,稀释盈利能力。

对比中国汽配供应链平台,大部分以易损件切入,在业务遭遇瓶颈的时候,尝试过全车件业务,也推出过汽服连锁品牌,甚至经营过新车、二手车,最终导致核心业务缺乏聚焦性,没能建立护城河。

全车件赛道的路径更为复杂,有的从线上走到线下,有的从线下走到线上,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

所以,现阶段的汽配连锁,或者说汽配供应链平台,还是应该将精力放在主营业务上,做到业务聚焦。

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进一步建立主营业务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想清楚到底是用服务溢价实现盈利,还是精细化运营、降本增效保证存活,或者继续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

另外,从中美汽配行业的现状来看,市场大环境带来的冲击也有一定相似性,一方面是车主的消费能力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则是新能源、智能化造成的潜在影响。

AAP和ATP都是营收超过100亿规模的企业,面对市场大环境的冲击,也不得不选择关店、出售业务,甚至走到破产倒闭的地步,这对于中国汽配市场当然是一个警醒。

特别是汽配连锁和汽配供应链平台的发展,早就从资本驱动阶段进入业务驱动阶段,如今步入发展深水区,考验运营和管理能力,也考验耐心和定性。

相比于无底线的价格内卷,以次充好,企业之间保持开放的态度,主动报团取暖,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希望行业多一点合作,少一点对立,越是艰难时期,越是需要携手共进、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