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一面镜子,既能反映城市的过去也能映照城市的未来,那些老建筑留下了时光走过的痕迹,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战乱、新建筑的出现,很多老建筑逐渐消失殆尽……
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大部分地区处于战乱之中,交通闭塞。但在物产丰富的四川,尤其是成都,对苦于兵荒马乱的国人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纷纷云集于此,最终形成了近代成都公馆林立的局面,薛公馆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薛公馆全貌
都说北京四合院,上海弄堂,成都公馆,公馆这个词最早出自《礼记》:公馆君之舍也。公馆者,旧时代王公贵族居住的官邸,有钱有势的大官或富家,独辟几院土地,选几个能工巧匠,假以时日,便成了冠以某姓的公馆之身。
虽叫薛公馆,但最初并不是薛姓人所建。它是由当时四川军阀民国陆军上将刘存厚身边的副官江冀州修建,他自幼在成都成长,先后在陆军弁目队、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就学。
刘存厚占领成都后,1929年,江冀州斥资4000大洋,修建了这座公馆。4000大洋是个什么概念呢?民国初年鲁迅先生在北京买了一套超级大的三进四合院,有28间房,将近3000平米,花了3500大洋,北京房价比成都还贵,对比一下,你就知道4000大洋它有多么惊人了。
民国大洋
后刘存厚与川籍军阀多次交战争夺成都,战败后不得不退守川北,江冀州也随之而去,这刚建好的公馆便空置着。1934年江冀州重回成都,从此与家人居住在公馆里,直至1940年去世。相传江冀州之后,其四子都先后在此居住。1947年,兄弟4人因觉得此处较为偏远,几经合计决定将公馆卖掉,恰好当时北门“粪霸”薛家想置办宅院,两家一拍即合,公馆易主,薛家花了40担菜籽油买下了这座公馆,正式成为“薛公馆”。
民国“粪霸”
在上世纪中叶之前,成都尚未建立起城市排污系统,即使有公共厕所都是旱厕,城市居民的排出物只能靠人工挑出城统一处理,同时,乡下的农民也需要肥料,因此,粪便买卖的生意便应运而生。由于此行业在成都存在了很长时间,所以就有靠此营生发家致富的,这就是老百姓嘴里的“粪霸”了。
实际上成都公馆建设大都是中西合璧,薛公馆是传统四合院类型,它的大门顶部是清代民居院落的垂花门,中间有中国传统的花式牡丹,象征富贵,也寓意着主人幸福安康,大门顶部是白色的石岩,勾出月牙形弧度门棱,增加门楼和木门的协调性和美观度。两侧均以成对角线方向错开的青砖勾出白线柱墙框架。虽然墙面斑驳的痕迹和门楼上杂芜的荒草难掩岁月的印记,但还是看得出这座古宅当年的风采。
门拱
为什么成都民国公馆有浓厚的西方文化影子呢?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相继出现了很多军阀,这些军人们走南闯北,见过世面,有的甚至留过学,所以他们的思想和眼光,相对来说比较开阔,对西方的崭新事物能够很快吸收与接受,西风东渐这一情形在建筑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符号。
民国薛绍铭《成都印象》中写到:成都的地皮及房屋,半数以上是被有钱而又有枪阶级所垄断。这些地皮房屋的收买和出租,是用各种堂号名义,但他的总老板谁都知道不外是几个军政要人。
拴马处
新中国成立之后,薛公馆归国有,由开始的幼儿园、民办小学到皮鞋厂厂房,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火锅店、茶馆也曾入驻过薛公馆,逐渐变成了普通市民的休闲乐园。时光如水,光阴易过,薛家老宅子已经在成都存在了整整90年了,在这所近百年老宅里,不知上演了多少悲欢离合,见证了多少历史。
公馆侧面
俄国著名剧作家果戈曾说:当诗歌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时代的一个缩影。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这些老建筑,那我想它一定会失去这个城市的灵魂。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诗圣杜甫对养鸡有多痴迷?光母鸡孵化的小鸡就有数百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