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想好好吃饭的心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迫切。
今年在社交网络上,出现了两股热潮。
8月,关于“踩雷国潮包装外卖”的讨论十分热烈,经典国潮包装、收藏店铺赠送一根烤肠、好评返现卡、餐具是简易一次性筷子和薄薄的餐巾纸……
据央视新闻曝光,很多这样的“幽灵外卖”店铺开在废品堆旁,卫生情况堪忧。但由于这些店铺普遍把握住了“薅羊毛”的心理,凭借刷好评、收藏量,获得推荐的权重极高。不少网友回溯历史订单发现,几乎都曾踩雷过这样的店铺。
最近几个月,关于“做饭糊弄学”又成为热词。这个现象最初起源于留学生群体。由于海外发达国家物价普遍较高,配送服务较差,多数留学生都会自己做饭。
但由于食材与国内差异巨大,即便按照教程也没有办法做出原汁原味的菜。于是,“做饭糊弄学”应运而生。
所谓“做饭糊弄学”,就是不遵循于普通菜谱和短视频教学,而是根据现有食材,随便“弄出”一顿饭来就行。
这一模式有三大基本原则:非必要不切菜、非必要不装盘、非必要不刷锅。在一些做饭糊弄学的教程中,能用手“掰”就不用刀切,甚至一个勺子或者一把剪刀就处理完食材,做完的饭能用锅端就不用盘盛。
做饭糊弄学与西方的“白人饭”有一些相似之处,它们花费时间极少,相较外卖卫生、营养健康略好,味道虽然一般,但却可以维持基本的果腹乃至营养需求。
让人意外的是,做饭糊弄学在国内也找到了共鸣群体。这样的帖子在北上广深等上班族之间流行开来,在小红书上,出现了大量相关话题的笔记。
一边拒绝低品质外卖,一边又拒绝工序繁琐的做饭教程。在吃上假国潮外卖与糊弄做饭背后,凸显了整个年轻群体的无奈。
做饭糊弄学的产生,关键在于年轻群体价格敏感度高,食品安全意识也逐步提升。处于付出金钱还是付出时间夹层中的他们,找不到舒适区。
浦银国际发布的《2023中国餐饮行业报告》中,2020-2023年被定义为“疫情左右行业短期增长”的时期,人们的消费力、消费意愿和消费习惯都受到了深刻的重塑。
简单来说,无法像以前那般随性点高价外卖了。而做饭糊弄学的一大原则就是,食材要在10元以内解决。
从常识来说,自己做饭是更实惠的选择,但年轻人,特别是大城市的年轻人,根本没有时间花一个多小时学一道菜。
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一道菜的细节极多。比如,要用青椒,还是螺丝椒、小米辣、二荆条、朝天椒……调料要五香粉,还是黑胡椒粉、孜然粉、椒盐……用豆瓣酱,还是黄豆酱、火锅底料、腐乳……做一个月的饭,光跟着教程买调料就要大把掉头发。
快节奏压力与个人品质追求存在的天然矛盾,让现代人吃饭成了真正难题。
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赵伟认为,做饭糊弄学之所以能够“切中”这么多年轻人的心理,是因为它简单便捷、上手快,且能够真正落地。一方面,他们想下厨做饭、想吃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却又把“做饭”当成一项任务与工作,早点做完早点完工。
资深打工人王岗直言,除非特别喜欢做饭,否则越简单的做饭模式越能够为其挤压出更多时间放松休闲。就像晚睡一样,并不是喜欢晚睡,而是忙碌完了一天的工作,剩下的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DT财经所做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小红书平台上,以“做饭、糊弄”为关键词的笔记中,受众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地域分布TOP 5省份/直辖市中,第一是广东,第二是北京,第五是上海。能够看出来,越是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对做饭糊弄学的认同感越强。
现如今物质条件如此丰富,为何吃一顿健康的好饭这么难?
指望年轻人重新选择复杂做饭教程是不现实的,想通过缓解年轻人压力来助推年轻人好好吃饭的链路太长。真正能够解决的,或许只有供给端。
但在某种程度上,市场供给也存在着某种断层。
比如,当下大型餐饮平台的生存现状并不好。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限额以上(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及以上)餐饮企业利润同比暴跌88.8%;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大于等于200万元)营业利润为-7.7亿元。大型餐饮公司普遍面临盈利困境,需要想办法提升利润空间。
在外卖这样不透明的地带,有做文章的空间与可能。提高价格、降低菜量,这些方法有效而不易被察觉。这就使得要么单量减少,要么价格变高,劝退了不少对品质生活有所追求的敏感消费人群。对于中小型餐饮,“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让原本还能够保持品质的餐厅石沉大海。
这样的状态其实已经存在很久,只不过在下行周期,低价餐饮更加受到追捧的大环境下,引发的问题更加明显。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销、吊销量达到105.6万家,而2023年全年才倒闭了135.9万家,每天就有5800多家餐饮商家闭店。这意味着,可能很多人吃习惯的店铺,突然就在外卖平台上消失了。
全国的餐饮外卖,都在向着低价、预制、提高价格、降低餐量的方向演化,劣币驱逐良币,不利于行业生态的同时,也让部分年轻群体不得不投向另一个极端——不叫外卖。
如何破局?
要解决劣币问题,只能在商业模式上给出更好的方案。
“幽灵店铺”的做法是低价、刷好评,这种问题在今年集中爆发,意味着消费群体已经无法接受超低价、低品质外卖。目前之所以选择做饭糊弄学,很大原因在于,市场上缺少高品质的外卖。
物美价廉是商业世界最简单粗暴的法则,也是重新用良币收回市场的法宝。这样的例子虽然难找,但仔细找找还是有的。
以西贝为例,它2016年开始经营外卖业务。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西贝外卖营收整体获得了86%的大幅增长。到了2023年,西贝外卖销售净额达20亿,其中还有2个亿级大单品,外卖业务约占门店经营的三分之一,占比高于同类型餐饮企业。
在用户组成上,西贝外卖主要购买用户为25~39岁的女性,这部分人群占比超70%。同时这个群体也分为两个细分群体:25~30岁主要为年轻、白领女性,偏好一人食、健康餐;30 ~ 39岁多为有家庭、有孩子的高净值女性,偏好家庭餐。可以看到,西贝很好地获得了年轻群体的偏好,这便是商业模式走通的明证。
西贝品质外卖的三要素可以归结为:“有”“好”“快”。
食材品质是西贝首要保障的重中之重。通过36年的发展,西贝打造了强大的供应链管控能力,实现全产业链闭环模式建设,建立起围绕餐桌的餐饮生态链条,保证产品的稳定供应,这是“有”。
为保证食品安全,食材源头上,西贝在供应链食安工作订立了一套严苛的“西贝标准”。从源头设定了细致的检测流程和严苛的检测标准,保证食材绿色、天然、有机、健康。
在食材处理环节,西贝通过“明厨亮灶”的模式实现透明化管理,有效监督厨房的食品安全工作,与消费者建立信任,一切付出都是为了能够让消费者吃到好吃且安全的地道风味,这是西贝的“好”。
在出餐环节,为了保证出餐效率,西贝在门店设有专门的外卖档口与外卖人员,保证外卖产品的第一时间出餐、打包与配送,保证顾客能在最快时间吃到高品质的外卖产品,这是“快”。
通过全流程的细节服务,西贝尽量保证食材品质,让消费者真正吃到健康、有品质的饭。
同时,西贝外卖也不断研发新品。目前西贝外卖已经有超90个SKU,这些源源不断的新鲜感,勾动着用户味蕾,让复购有了可能。
通过健康食材,迎合用户的品质追求;通过优化管理,尽可能保证商业模式成型.......西贝打磨的这条可行的商业范式,让做饭糊弄学黯然失色。
做饭糊弄学是短暂的潮流,但不是永久的妥协。消费者苦于没有优质性价比外卖可选,让这片市场形成了短暂的空白。而西贝所代表的品质路线,正是这片空白市场的有力填补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