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种说法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玛雅文明等都曾经盛极一时,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衰落了,唯独中华文明延绵不断。

中华文明以其伟大、古老和延续至今而著名于世,它的起源与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区域的发展。从中华大地上最早出现早期国家实体开始,中华文明就正式形成,并且有着长期的起源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年以来,安阳殷墟、郑州商城、偃师二里头、襄汾陶寺、神木石峁、余杭良渚、庆阳南佐,一个个关键性遗址被发掘,考古证据显示的中华文明开端从商代晚期,到夏代晚期,到4000多年,5000多年,6000年,8000年,不断向前延伸。

距今1万多年,稻作和粟作农业在南、北方分别起源,距今8000年前后“南稻北粟”二元农业体系初步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距今6000多年南、北方都已是典型的农业社会,社会分化明显加剧,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型中心性的聚落和规模较大的墓葬开始出现。仰韶文化的东庄—庙底沟类型在晋、陕、豫交界区迅猛崛起并对外强力影响,“早期中国文化圈”正式形成。

5000多年前,出现大型的都邑型的城址,有了权贵阶层,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从此进入邦国文明或者古国文明的阶段,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良渚文化和甘肃庆阳南佐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300年前到3800年前陶寺遗址、石峁遗址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黄河中游地区有可能形成了一个以黄土高原为重心的大型社会或者早期国家,陶寺古城最有可能是其都邑所在地。

约距今4100年的龙山晚期,中原龙山文化大规模南下豫南和江汉两湖地区,随即夏王朝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距今3800年到3500年,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进入了晚期夏王朝阶段,之后的商代和周代是更加成熟发达的文明社会,那就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一体化格局。

代表性的考古发掘

1.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是距今约5300年前的都邑性聚落遗址,被认为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聚落,显示了约5300年前中原地区的农桑文明形态。

2.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年代约为距今5300—4300年,以其精美的玉器、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庞大的水利工程而闻名,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实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年代约为距今4300—3900年,考古发现包括规模空前的城址、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等,显示了早期国家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4.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历史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文物,显示了夏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中华文明从邦国文明的阶段发展到了王国文明的阶段,从商到周,封邦建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原王朝对广大地区的控制,王朝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礼制。再后来,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标志,中华文明从王国文明进入帝国文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