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入宫十几年,前期一直水波不兴,后面突然被升为贵妃了,这估计真的是太上皇给的面子。贾府两位太爷都是国公,眼下的子孙虽然不成气候,但贾赦贾政也还有爵位官位,元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看在太上皇的份上,皇帝让她当了娘娘。不然以她的格局和智商,要在后宫出人头地,还真是有点难度。
为何这样说,看看她省亲时的表现,再看看她对待贾环的态度就很清楚了。
01 智商不够,不懂控制情绪,一路哭到底
第十八回,元宵,元春省亲。
省亲的时间安排在晚上,出发时间大概在19点到21点之间,回程则在凌晨2点45分。
好不容易回家一趟,时间却在大半夜,这要说元春很受宠,真是没人相信。
且说她回到贾府以后,整个晚上,她一直在哭,一进来就哭,中间哭,回去时也哭。虽然她有很多委屈,但是在这样的场合,身边还跟着许多的宫女和女史,她这样哭真的好吗?她们回去向皇上一禀报,元春能有好果子吃?
她不但哭,说出来的话也是不经脑子:
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邢夫人等忙上来解劝。贾母等让贾妃归座,又逐次一一见过,又不免哭泣一番。
虽然都知道,一入深宫深似海,但元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那是“不得见人的去处”。这终归是不妥的,省亲只是瞬间的事情,过后她还得回宫,还得继续在那里小心翼翼的生活。逞一时之快说出这样的话,只会给自己以后的生活带来更多麻烦。
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待见到最爱的弟弟宝玉时,元春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
看看元春这不停歇的哭,虽然她说的是事实,“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但这话心中明白就好,它不能宣之以口的啊。
可是元春的脑子,有时跟王夫人一样,都是说话不经思索,不顾后果的想说就说。这是在贾府没错,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府里的人说话还得思前想后呢,元春她是什么身份,她张口就来,这是拿贾府的人命在做赌注呀。
以元春这说话的智商,她在宫中想要过得顺风顺水怕是有些难,能活着都算不错了。毕竟宫里谁跟你讲真情呢,皇帝也不会乐于见到她一副怨妇的模样,宫中最不缺的就是美丽又懂事的女子。
02 格局不够,不在意家族团结,不待见贾环
元春回来,府里所有人都在迎接,上至贾母贾赦贾政王夫人等,下至奴婢丫鬟都在恭候。
元春见了祖母,见了府里有官职有诰命的,也见了其他家眷,包括居住在府中的亲戚。
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
迎春、探春、惜春都在,李纨也在。
贾妃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启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贾妃听了,忙命快请。一时,薛姨妈等进来,欲行国礼,亦命免过,上前各叙阔别寒温。
薛姨妈在,宝钗、黛玉也在。
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本来外男不得擅入,但元春主动要求见了宝玉,又抱又摸,爱到骨子里。宝玉小时由元春带大的,她将这个弟弟当成自己的孩子般疼爱,这也可以理解。
她爱宝玉,也没忘记侄子贾兰。
元春又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传。贾环从年内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传。
可是她还有另一个弟弟贾环呢?没来,没有人关心,她也不见。理由是生病了。
贾环真的生病了吗?不见得。只不过是众人揣摩准了元春的意思:元春不想见贾环,贾环必须"生病"。
贾环是赵姨娘的儿子,探春是赵姨娘的女儿,并非庶出的就没资格见。迎春探春一直都在,寡妇李纨也在,亲戚薛姨妈和宝钗也在。可是赵姨娘没有露过面,贾环也不在,不是他们不想出现,是没有机会。
因着王夫人讨厌赵姨娘,元春受她影响也跟着不待见他们母子。探春是女孩子,将来会出嫁,还好。但贾环是男子,是宝玉的潜在竞争对手,宝玉如果不上进成为弃子,贾政有可能会将家产留给贾环。所以她越疼爱宝玉,就越讨厌赵姨娘和贾环。讨厌到,她连面上的礼节都不装了。
这实在没什么格局。从小的方面来说,赵姨娘贾环也是一家人,贾政对他们还挺亲近。看在父亲的面子上,元春应该一视同仁,不敌对他们。她省亲的机会一生没有几次,何必在这样的特殊时刻,还带有那么深的私人恩怨呢,毕竟都是一个家族的人,一个贾府写不出两个贾字。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传出去让皇帝和其他大家族知道贾府内部不和,对贾府也不是好事情。这传出去让人笑话,甚至影响贾府少爷和小姐们的婚嫁情况。
03 行事但凭个人喜好,不顾念全局
第二十二回,元春省亲回宫不久。一日她派人来报,说要玩猜灯谜的游戏。贾母听了便一并将贾环、贾兰也叫了来,让他们一起参与。贾环贾兰也分别拿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
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
元春送出灯谜来给大家猜,这本来就是个乐子,大家也兴高采烈的配合。之后元春又特意让太监赏赐了奖品。可是唯独迎春和贾环没有,因为他们"没有猜对",所以得不到赏赐。
而贾府众人送进去给元春猜的灯谜,其他人的灯谜元春都猜了,有猜着也有没猜着的。但环的灯谜元春让人原封不动的送回来了,直接就没猜——根本不想猜!
这就真的太区别对待了。都是宫里的娘娘了,怎么也这么点心思呢?不管猜不猜对,都赏赐点礼物不是皆大欢喜吗?也不在乎礼物大小,只是一份心意而已。何况她猜谜,对没对别人还会驳回她不成,她却直接跳过贾环的不猜。这点肚量都没有,怎么当的娘娘。
端午节赐礼也是,她给家里人都赐了礼物,连亲戚薛姨妈都得了,唯独没有贾环。元春是已经将他排除在兄弟姐妹之外了。
还有第二十三回写到,元春自从幸过大观园回宫去后,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后面更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因此便下令让家中的姐妹住进去,不使佳人落魄,也不至花柳无颜。随即太监夏守忠到荣国府下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
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
姐妹们都住进去了,唯独又没有贾环。
迎春、探春是荣国府的姑娘,住了。惜春是宁国府的姑娘,也住了。黛玉早已成了贾府的一份子,住进去也理所当然。宝钗是薛家的姑娘,同样也住了。
男孩子不能住吗,但宝玉和贾兰也住了。就是贾环不行。
宝玉、贾环、贾兰平时也在一处读书,可是在元春的眼中,他是没有资格和宝玉平起平坐的。但贾环明明也是贾政的儿子,也是荣国府的少爷,元春被王夫人影响,私心太重了,不是做大事的人。
元春这行事和胸襟,还真是随了王夫人,全无贾母的大度和气量。她行事但凭个人喜好,不顾念全局,为着赵姨娘夺去了贾政的宠爱,她便故意针对贾环,让他难堪。这真的很小家子气。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细节决定成败,些许小事都不能包容,如何能包容家国天下?
元春如此没有智商,没有格局,很难相信她有能力,游刃有余的处理好宫中的事情。她最后会惨败并死于宫中并不意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