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下来,可能很多投资者心里都是哇凉哇凉的。
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暴跌?后面会如何发展?下面我分几点一层层的说。
一,下跌回顾
周五收盘全A中位数-4%,仅429家公司上涨,4917家下跌,上证大跌3%,深证大跌3.5%,创业板和科创都是暴跌4%左右,北证50暴跌5%,成交1.83万亿,环比放量1763亿,杀出了恐慌盘。
二,下跌原因浅析
消息面
从消息面看,目前为止我没发现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利空,所谓的外面发射导弹之类的,纯属扯淡。东风快递都出手了,谁会真在东亚乱动?
市场面
市场涨到现在,就该调整了,到了要调整的位置了,这是市场自身运行的规律。我们确实见过止跌不涨的市场,但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
妖股涨的有多疯暂且不论,科技概念包括半导体、飞行汽车、机器人、华为概念、固态电池,翻倍以上的个股数不胜数,宏观顺周期虽然不很亮眼,但涨50%以上的票,同样很多。前期补跌,自然是资金面、政策面的预期还在。
基本面
目前的宏观基本面还没有明显回升,政策刺激后,基本面的回升往往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政策也处于空窗期,不可能持续出招。所以基本面和政策处于双重的空窗期。
换而言之,支撑股价的是预期。预期这东西,机构积极参与则有,机构消极放弃则崩。所以关键就很清楚了,就是机构资金此刻的取舍态度。如果是积极参与,哪怕现在股价跳水,很快就能收复失地,但如果机构放弃,结果肯定不行,出大反弹都就救不回来了。
而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更关键的事机构动作跟散户、游资的交易是混一起的,很难分辨,不信你看今天下跌股票,随便找出几个,请问里面机构是在积极参与低吸,还是在逃跑?估计是很难判断出来的。
虽然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这种前车之鉴太多了,本轮行情启动之前,就已经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出现。当时很多股票也是震荡,在股价尚未表现出上涨或者下跌时,用系统去观察「机构交易特征」,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已经体现出了交易的态度。对此,我下面放两张图,大家一对比就清楚。
图一:
图二:
在股价没有大涨之前,谁都不知道后面股价会发生什么变化,甚至两个股票走势差不多,但结果却天差地别。归根到底,还是机构的态度不同,结果就有的成悲剧,有的成喜剧。
三,深层次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市场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呢提,上面连续放风,要慢牛,不要疯牛,也不要降温。然而慢牛格局,也会出现暴涨暴跌的短期风险。还有一点,ETF这种被动投资其实不是新鲜事物,2020年的白马股抱团背后推手也是这个,这一轮科技股重演了而已。指数化并不能解决A股由来已久的炒作和抱团。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