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他的雄才大略和军事才能,使得汉朝在他的领导下达到了鼎盛。但历史总是充满假设,如果缺少了霍去病和卫青这两位杰出的将领,武帝是否还能打败匈奴,维护边疆的安宁?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还有,我一直不攒成所谓的国力碾压一说,什么卫霍二人成功只是运气好,是汉朝比匈奴富裕等等!
说实话,有这方面的因素,毕竟文景两朝确实给武帝攒了足够的本钱,但是没有卫霍的崛起,钱在多有什么用,学两宋吗?上供买平安?劝降苏武这事真的是污点,比起来投降还相对好点,可以是一个盲公跌落水的心态吧,找个人和自己一样做法平衡一下心里面的挣扎。
其实武帝才是打败匈奴最重要的那个人,他在后方为卫青和霍去病制定战略规划、组织调度钱粮、物资、平息反对战争的舆论等等,让整个国家运转支撑对北的战争。没有卫青和霍去病也能打败匈奴,只不过当时帝国双壁太耀眼。
的确,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偶然,并不是什么都是历史的必然。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总否认卫霍的能力呢?但凡有点脑子也不会这么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打匈奴是积了汉家四朝的怒气,准备了多久才下的决心,你不会告诉我他在选将上就因为和卫青的关系才选的卫青吧?不可否认,卫青能呆在汉武帝身边主要是卫子夫的缘故,但卫青本人也很受汉武帝喜欢,并且相处过程中卫青的才华一点点被汉武帝发现,这才在出征匈奴时派了卫青。注意:武帝因为发现卫青的才干,才派他去的。并且武帝很谨慎,第一次也吃不准卫青到底是不是纸上谈兵,这不分了几路,结果只有卫青表现完美。
没有汉宣帝接纳呼韩邪无用称臣虚名,匈奴岂会再次威胁汉朝。刘询给汉朝弄来的就是呼韩邪的一句无用称臣虚名,看似是所谓的根治匈奴,实质性是救助匈奴使匈奴死灰复燃。匈奴被汉武帝驱逐到贝加尔湖了,而且汉武帝令徐自为在克鲁伦河到阿尔泰山筑造光禄城,汉朝在外蒙古筑造了光禄城,北方异族想突破克鲁伦河的光禄城防线根本就是势比登天,若汉朝一直守住光禄城,北方异族根本没有一个有机会发展起来。都是刘询这时听信许平君那些不学无术的叔叔的鬼话接纳匈奴五部争汗丧家犬呼韩邪,并且接受呼韩邪要求将北京太原以北所有土地送给匈奴,使汉武帝一生打击匈奴心血付诸东流。也给西汉末年以及东汉时期的匈奴危胁埋下巨雷。
一次两次迷路可以理解为被人坑或者其他的,次次出塞迷路神仙也救不了吧。张骞都牛叉,凿空西域的人,跟了李广被李广带迷路,辛辛苦苦挣来的侯爵就这样碎渣子了。李广这人就是有毒,谁跟他一起作战谁倒霉。卫青让他去绕路包抄,结果迷路,逼得卫青自己带领偏师硬着头皮跟单于作战,差点被打全军覆灭。就这种战绩居然也有人吹。这个对匈奴主要战争的列表表明汉武帝并没有解决匈奴,中后期损失惨重,把前期的优势又还回去了。汉宣帝时期没有卫霍,凭借国家实力打败匈奴,取的对匈奴优势,并建立西域都护府。
“每个社会时代,都有它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它也会把他创造出来。”
这话有道理,但是有多解。比如说武帝时期一直没有卫霍这样的人到了宣帝时期才有,然后宣帝时期击败匈奴,那么上面这句话依然成立。
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保证国力提升,具备孕育英雄人物的条件,但真正天才的出现具备偶然性。这个偶然性指的是有可能出现在武帝时期也可能出现在昭帝宣帝时期。
没有卫霍让李广李陵李广利去打匈奴,有钱也白搭。
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
如果没有霍去病和卫青,汉武帝是否能够打败匈奴?
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
汉武帝的军事才能和对统一的执着追求,
使他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他可能会更加重视军事改革和科技创新,
或者通过外交手段来削弱匈奴的力量。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讨论。
感谢一路有你们的阅读陪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