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红墙图志》书中描述:
我国已经决定出兵朝鲜,出兵大策一定,接着便是怎么出兵,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
如果公开宣布派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作战,那便是以国家的名义参战,就等于公开向美国宣战。
怎么样做到出师有名,又不为美军扩大战争找到借口,毛泽东颇费了一番脑筋,为此还征求了不少民主人士的意见。
刚开始毛泽东几次找周恩来商议以什么名义出兵?
两位领导人一致认为叫“支援军”比较妥当,支援朝鲜人民嘛,并且逐步作为初步的意见,基本定了下来,在初步拟定计划方案时,就已经开始使用“支援军”的字样。
但是初步意见毕竟是初步的,一旦真的要公之于众,毛泽东也是非常慎重他特别注重听取年迈资深的民主人士有没有意见。
他认为这些老先生阅历广、见识多、有许多经验,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事情会更加周全。
毛泽东指示:就出兵的问题征求民主人士的意见,请民主人士就“支援军”一事谈看法,开始有人觉得用“支援军”非常合适,出兵在即,就不必再为绞尽脑汁了。
毛泽东不同意,他说一定要听听多方面的意见。
不过,还真的来了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要求“支援军”一事求见毛泽东,毛泽东很重视也很高兴。
亲迎黄炎培来到中南海,并和周恩来一起听他的意见,黄炎培一本是上海川沙县人,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1917年便投身教育事业。
九一八事变以后,积极投身于救亡运动,在国内很有影响,毛泽东周恩来对这位老先生了解颇多,知道他有一些真知灼见而又直言不悔,所以会很尊敬他。
当时黄炎培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对国家大事,毛泽东和周恩来经常听取他的意见。
黄炎培刚一落座,这便开始提意见:
有一个问题啊,我们要考虑啊!
他看看毛泽东又看看周恩来,诚恳又关切的说:
“自古道出师必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仗就不那么好打。”
周恩来微笑地说:我们叫支援军,支援朝鲜人民不是名正言顺吗?
黄炎培摇头说:不,这样的叫法不是出师有名,我看还要值得考虑。
“怎么能说出是无名呢?先生有何高见?”
周恩来问,毛泽东也看着黄炎培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黄炎培像教书先生一样,将手向外一挥说:
“支援军”,顾名思义就是国家派遣出去的,但不等于我们公开向美国宣战吗?
"嗯,有道理"
毛泽东伸出手,从笔筒里拿出一支很粗的铅笔,在纸上面,在稿纸上写下“志愿”两个字,化成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志愿”。
便掷笔于桌,欣然说:“我们就不是跟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奋战,我们是人民自愿的,这是民间的事,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他们不看不愿意看到朝鲜人民挨打,这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立。”
周恩来做了一个手势,说“志愿”两个字好,世界上有很多志愿军的先例,马德里保卫战就是来自各个国家的支援兵。
70多岁的黄炎培频频点头,高兴地说:“好,出师有名。则战无不胜,你们领导人时光珍贵,我没意见的”
说完就起身告辞,毛泽东周恩来一起送他上了车。
6月8日毛泽东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令,任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应朝鲜政府要求,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以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取得光荣的胜利。
并命令指出: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以及其他劳动派,其他民主党派以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现友爱和尊敬,严格的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
随着这个命令的下达,聚集在中国东北的几十万中国人民解放军马上就换上的那种扎出了许多道线的志愿军军装,秘密的开往鸭绿江,于是战争史上具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称谓。
有一个冷知识,很多影视剧里的志愿军战士的胸章和帽徽是不是正确的?下文进行解释哦
推荐《红墙图志》
本书聚焦于毛泽东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至1976年去世这段重要历史时期,详尽记录了该时期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及毛泽东的个人生活.
涵盖了如“三面红旗”的由来、彭总的庐山会议事件、江青政治的崛起、文革浪涌、毛和林总的关系破裂等重要历史事件,对这些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书中包含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有彩色、黑白两种,其中许多照片为首次公开发表,部分照片还首次进行了色彩还原,这些照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生动地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场景、人物和事件,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视觉感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与图片相配套的文字解说详细且深入,对每一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事件经过等都进行了准确的阐述和分析,使得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图片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深入了解图片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从历史研究角度看,为研究毛泽东时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资料,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那段复杂而又重要的历史时期,以及毛泽东等重要历史人物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
从文化角度看,通过大量珍贵图片和详细文字解说,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氛围,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历史,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时代,增进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
热门跟贴